第206节(2 / 2)

红楼之好想哭 外乡人 2517 字 1个月前

像是遇到干旱灾年的时候,水源不会光光做出什么开仓放粮以及减免税收等等前人做过的事情。

他会让当地县衙组织青壮劳动力以做工的方式换取米粮,会让老弱病残干些力所能力的工作来养活自己。

比如说, 组织青壮劳动力多打口深水井多挖几个蓄水池。井打多了,对于干旱总会有些帮助。还有修路造桥等等需要人力来做的事情,都可以优先考虑这些灾民。

再比如说, 开间大做坊,将兵部每年都需要裁制的军装分出一部分,让那些有些手艺的妇人做。或是让县衙出资购买鸡鸭幼崽, 让那些没有体力的百姓养鸡养鸭养蛋。

总之, 一个务实的抠门皇帝,他花出去的每一枚铜子都必须要物超所值。

当然了,水源在政事上的最大行动力就是将他那些有能力的兄弟支使的团团转。

水源的葫芦娃兄弟哪一个为了当上皇帝都付出了不少的努力。同时为了匹配这份称皇的野心, 他们也都是有真才实学的。

所以, 对于双眼只盯着金银看的水源, 其他人在政治方面的能力真的比他强了几十倍去。

不过, 谁让他们生不逢时,又没娶个‘背景雄厚’的媳妇呢。

从最开始的不甘心, 到后面被天雷劈的麻木,几位皇子的心路不足为外人道。

让几位皇子无奈又庆幸的是他们这位已经坐上龙椅的兄弟,并没有想要清算旧帐的心思。

当然了, 对于这位兄弟,他们也没多少旧怨可谈。

水域落水,以及十九皇子府水池子被下药那两件事情,都没有伤到人。相较于他们彼此以前做的那些,这点事真的已经可以忽略不计了。

都说一朝天子一朝臣,以前是皇位的争夺者。你争我夺,为的就是不想被人踩人脚底,任人宰割。现在输赢已定,过程虽然诡异,但结局却仍能让人接受。

不被当权者冷落,猜忌,高高挂起真的挺好。不过……就是真特么累呀。

皇帝一句话,下面的人都特么得跑断腿。

……

水源提出的让人扮成书生,跑到书生堆里将水搅浑的事情,确实可以解一解围。不过更让人期待的便是排成小戏让百姓们了解这种举措的原因和出发点。

“朕想了想,戏本子的事,朕还是准备让皇后来弄。至于出门演戏的人,也由皇后指派。”

水源觉得朝廷弄出来的东西不一定有他媳妇弄出来的有意思。而且想到就算是离开了他媳妇身边,还时不时的让他媳妇惦记的晴雯,水源便觉得应该给她找点事来干。

想到这里,水源又觉得他儿子也老大不小,过完年都四岁了,也是时候为他老子分忧解难了。朝廷要派人去民间,也可以将他儿子塞进去。

了解了解民生,也没啥不好的。

要是真的将儿子养出个不食肉糜的性子,那就别怪他扣光那败家子所有的生活费。

众位大臣倒是不怎么了解皇后对于话剧事业的爱好和卓越的能力,但几位亲王却是知道的。

他们的媳妇和亲妈可都看过皇后排的小戏呢。

那叫一个……打了个冷颤,几位亲王都不想回忆了。

当然不得不说,这事交给皇后倒真是个好主意。

再抬头看着一提到媳妇就荡漾骄傲的水源,众人不得不说,哪怕那位真是老天爷的亲闺女,再给他们一次机会,让他们娶回家,他们仍然会犹豫。

那么一个奇葩性子,哪怕是以天下为嫁妆,也让人打怵呢。

这么一想,几位亲王又觉得水源能忍常人所不能忍,能坐上皇位也是理所当然的事情。

说完了读书人那点事后,几位大臣又提起了前几年将黄河河堤承包出去的事情。

黄河河堤承包出去以后,不但朝.廷省事了,就是百姓们也得到了实惠。

由于从上到下再没有一层层的剥削,皇商们拿到手的银子多了,再加上头上还悬着一把刀,因此修筑河堤的时候就好材好料,非常的用心。

往年官府管这事的时候,都是征的徭役。现在变成皇商了,就成了花钱雇佣沿河两岸的百姓。

“这几年黄河都没有出事,不过也不能懈怠。”水源听出来这些大臣是让他奖励一下那些个皇商。

不过鼓励可以有,奖励啥的,绝对不能开这个例。

勤俭持家是多么一项不可多得的美德呀。奖励太多,会让人变奢侈的。

“虽然朕一直认为做得好,那是应该的。不过也不能太打击人的积极性。士农工商……凡三年不出任何事故的地段,负责该段河堤的皇商便可以从家中的子嗣里选出一名脱离商籍。”

之后水源又说了每个皇商承包黄河河堤的工程,最少五年,最多只可以承包十五年。十五年后,这个工程就要换人来做。

而皇商的身份以及黄河河堤的工程也要重新进行海选。

一旁的几位亲王听了也是点头,家里男丁脱离商籍,就有资格参加科举。若是侥幸得了官,那岂不是真成了老百姓所说的官商勾结?

若是家里的儿女再通过选秀进了官,然后再与其他文武百官联姻交好,到最后这天下姓什么就有待考究了……

水源倒是没想那么多,他不过是不想钱都让一家人挣了去罢了。

╮(╯▽╰)╭

朝中重臣正在针对水源提出来的事情制定新的制度时,从薛家长房那里接手了商皇身份的薛家二房也在想着黄河河堤这件事情。

薛二叔也是当初‘主动’承包黄河河堤的皇商之一。这几年来薛二叔每年将近有半年的时候都耗在黄河边的州县里,剩下的半年才会走一走他家各地的铺子。

而自从薛二叔接了这个活,薛家二房的太太和一双儿女却被接进了京城。薛二太太有痰疾,虽是不能远行,却也不是不能换个地方居住。

薛家二房的宅子是先帝在世时专门指出来的一块区域,所以接手黄河河堤的皇商都居住在这片区域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