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4章 告缗使(1 / 2)

大汉封疆 庄不缺 1779 字 1个月前

河内郡因为特殊的情况,可以无视告缗令的存在。不过大汉帝国其它地方可就不能无视这项法令了,这其中尤以京畿之地的内史最甚。

告缗令一出最先引起反应的也正是内史之地,而最早一批告发富户的案件,全部汇集到了内史府。而此刻长安最忙的无外乎两个人,一个是告缗令的主持者廷尉杨可,另一个就是右内史义纵。

“大人,又接到五宗告缗令的案子,这次被告发的是长安米商周泰,还有茂林茶商程锦,另外几个事从事漆器生意和布匹生意的。”内史府中内史丞将今日收到的几个告缗案汇报给义纵。

“先压一下,这才几天时间,杨可已经抓了不少商人,长安城都出现两市无人的情况了,这些人再被抓的话,长安就彻底瘫痪了。”义纵一副愁眉苦脸的样子,他手上已经有数十件告缗的案子了,不过无一例外的都被他压了下来。

不过由于杨可对告缗令积极奔走,直接下令有告发者可以到廷尉府,后来几个告发者分到了被告者半数家产,由原本的穷人一夜暴富,让很多人都看到了不劳而获的希望,于是大量的告发者出现,而这些人发现告到内史府还不如廷尉府,渐渐的几乎所有告发者都直接去了廷尉府。

而在杨可的大力推行下,已有近百户长安商人被没收家产,这百户商人的下场直接使得商人人心惶惶,现在长安东西两市已经基本休市,再无往日的繁华。而下层百姓也都想方设法的要去告发富商,一个个也都不事生产,昔日繁花似锦的长安竟然在春季来临前显得一派萧瑟。

“可是廷尉如今大肆缉拿商人,就算我们将部分案子压下,也难以改变眼前局面。大人应该多联系朝中重臣,只有让陛下下旨才能结束告缗令啊!”内史丞忧心的说道,能做内史丞自然是义纵的心腹,反对告缗令的绝对不可能只有义纵一人,眼下确实只有多联络重臣,让汉武帝回心转意才可能结束告缗令。

“朝中重臣大多还在观望,稍微有分量的除了本官就只有大农令了。仅凭我二人也难以让陛下回心转意,不过眼下陛下要去甘泉宫小住,我们倒是可以借此机会阻一阻,等大多数朝臣认识到告缗令的危害,就可以顺理成章的结束了。”义纵有些无奈的说道,现在朝廷中明确表示反对告缗令的两千石官员中,就只有他和大农令桑弘羊两人。

“直接阻止廷尉办案,恐怕有些不妥吧?”内史丞有些担心的说道,义纵是出了名的不畏权贵,可这也说明他行事有些不懂变通,所谓钢过易折,直接正面对抗廷尉也不得不让人担心。

“哼,本官难道还怕他杨可不成?”义纵微怒的说道,他确实不怕谁,可义纵却忽略了一点,以前他不惧怕任何人,那是因为他是秉承汉武帝的意志在行事,不管得罪谁汉武帝都为他扛着,可这次他却是违背汉武帝的意志。

见义纵心意已决,内史丞也不再多言,作为一个好的下属,他也只能言尽于此。与内史丞一番交谈之后,义纵坐上马车就向大农令府而去。以前义纵与桑弘羊从无交集,对于这个突然崛起的大农令,义纵本来也并不在意,至少没有刻意结交。不过这次两人竟然意见一致,而且还成了唯一的盟友,于是两人的关系短时间内急速升温。

大农令府中,桑弘羊也是一脸愁苦,他是一个主张以商业为国本的人,相应的对商人也特别看重,不过告缗令一出,商人无疑成为最苦逼的一群人。作为商人出身而身居高位的桑弘羊,自然站在了反对告缗令的第一线。

“大人,右内史来访。”就在桑弘羊思虑良策的时候,府中小吏前来通报义纵到访。

“快快有请。”桑弘羊连忙说道,而后自己也起身出去相迎。

很快桑弘羊与义纵就来到一处殿室中,这里并无旁人,两人相对而坐,脸上神色都不怎么好看。

“大农令可有什么好办法啊?要不你我再同去求见陛下一次?”义纵率先开口,这其实与两人的性格也有关系。论心计城府桑弘羊比之义纵还要甚些,而义纵表面看来让人畏惧,实际上却是一个城府不深的人。

“我这大农令都快名不副实了,这一季的税收还迟迟没有收上来,许多商人更是因为告缗令而无法缴税,我都不知道能不能收齐税款。倒是廷尉府没收的财产短短几日就超过千万了,反倒成了最大的财政来源,陛下为此还高兴不已,此时我们去求见陛下,不会有什么好结果的!”桑弘羊也是大吐苦水,不过他说这些也是事实,现在杨可真是权倾朝野,因为告缗令廷尉府无形之中也多了不少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