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69章 请罪(2 / 2)

权驭大明 小黑醉酒 1737 字 1个月前

汉城的混乱局势直到第二天才得以平息,骨北派的高官悉数被擒,被李倧的手下一网打尽。

街市上一片狼藉,不少士兵和宵小之徒趁乱作恶,烧杀掠夺,把汉城整得是乌烟瘴气。

由于李倧让人张贴安民告示并且沿街敲锣宣读告示的内容,告示上痛诉了李珲背叛大明等五大罪状,故而汉城惊魂未定的官员和百姓们终于知道昨晚发生了什么事情,谁也想不到一夕之间李珲已经从高高在上的朝鲜王沦为了阶下囚。

上午,迎宾馆。

李宏宇打着哈欠从床上爬起来,洗漱后与赵欣共进了早餐,昨晚当得知李倧在景福宫抓了躲在井里的李珲后,李宏宇和赵欣就回去休息,抓紧时间睡一觉,因为今天肯定会因为昨晚的叛乱而变得忙碌。

“大人,绫阳君求见。”就在李宏宇和赵欣边吃早餐边聊着昨晚叛乱的事时,一名护卫进门后沉声禀报。

“李兄,他果然来了。”赵欣闻言不由得笑了起来,现在李倧的当务之急是取得李宏宇和她对昨晚政变的支持。

“让他在那里候着。”

李宏宇喝了一口粥后向那名护卫吩咐道,“另外,派人去庆云宫接回朝鲜王和世子。”

护卫闻言向李宏宇一躬身后急匆匆的离开,李宏宇继续在那里悠闲地吃着早餐,与赵欣谈笑风生,他准备先晾着李倧,以对其昨晚发动政变表示不满。

中午,迎宾馆的会客大厅里,李倧背着双手,焦躁不安地来回踱着步子,李宏宇一直不肯见他,这使得他的心不由得猛然往下一沉。

归根结底,他所做的事情是叛乱,想要推翻受过大明册封的李珲,李宏宇不见他这个叛臣也显得顺理成章了。

然而,如果不得到大明使团的首肯,那么李倧昨晚的行为就会被定性为“叛乱”,后果将不堪设想,仁川港的七千明军可不是吃干饭的,汉城的朝鲜士兵根本无法阻挡。

实际上,仁川的明军此时已经赶到了汉城,正排着整齐的队列进城,准备接管汉城的治安和防务。

昨晚金源等人一攻打西门,被李宏宇安排在城外的人员就骑着马飞奔到仁川港报信,仁川港的明军于是立刻启程赶来了汉城。

随着明军的进驻,汉城的恐慌气氛逐渐消散,有了明军的保护大家觉得安心了许多,与朝鲜士兵相比人们很显然更相信明军。

李倧不得不感到焦急,他现在的命运都掌握在李宏宇的手里,如果李宏宇认为他是叛乱的话,那么最好的结局也是流放,说不定还会被处死。

而且,李宏宇很有可能会宣布他昨晚的行为是叛乱。

明朝是一个根深蒂固的崇尚纲常伦理的帝国,而朝鲜是大明的藩属国,其国王和世子受到了大明皇帝的册封,李倧擅自发动政变去囚禁朝鲜王,这在人们尤其是士大夫的眼中绝对是一件忤逆不道的大事,是大明所不能接受的。

历史上,李珲发动政变后,负责节制朝鲜的登莱巡抚袁可立第一个表示了明确的反对意见,说“看得废立之事,二百年来所未有者,一朝传闻,岂不骇异”。

因此,袁可立对李倧夺权一事颇为反对,认为不仅违反了伦理纲常而且有损大明的天威,应该严厉惩处,甚至主张派兵“声罪致讨”。

虽然大明因为后金原因需要拉拢朝鲜而没有声讨李倧,但一直没有册封李倧为朝鲜王,这样做也算是一个折中的办法。

实际上,不仅大明,清朝也一直到康熙年间才在朝鲜使团的再三请求下册封了当时的朝鲜统治者为朝鲜王。

而且直到康熙年间朝鲜的君臣还对抚袁可立当时“致讨”的主张仍然记恨在心。

因此,朝鲜在康熙十五年清廷开馆延修《明史》之际派出专使来清朝进行“辩冤”,在康熙皇帝面前大告前朝袁可立的御状,进而改写了这段历史表明李倧发动政变的正当性和合法性,否则无法对后世子孙交待。

从上不难看出,李倧当时发动政变非常冒险,即便是成功了也要冒着被大明征讨的危险,而且大明一直未承认他是朝鲜正统的国王,很有可能会发兵平叛。

虽然大明辽东已经被后金侵占,但大明有还有海防卫所,有着不少可以渡海登陆朝鲜的海船,照样可以灭了李倧。

这是李倧最为担心的事情,他自幼深受中华文化的熏陶,自然清楚正统的重要性,如果他被视为谋朝篡位的乱臣贼子的话,那就时刻受到大明的军事威胁,这可不是他想要看见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