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76章 辽西告急(1 / 2)

权驭大明 小黑醉酒 1941 字 1个月前

李倧既然继位,自然忘不了那些跟随他一起发动政变的功臣们,故而他下的第二道圣旨就是封赏在政变之夜有功的人员,称为“靖社功臣”。

按照李倧的诏书,靖社功臣分为三等,每等若干人。

第一等有十人,以金源为首,包括李贵、申景慎、李曙、崔鸣吉和李兴立等。

第二等有十五人,以李适为首,包括申景慎的兄弟申景裕。

第三等有二十八人,以朴惟明为首,包括被朴承宗抓起来拷问而誓死不招的李厚培和李厚源兄弟。

这道诏书一经颁布,李宏宇立刻就看出了里面的问题,身为“义军”统帅的李适竟然没能位列第一等功臣,只是第二等功臣的首位,这好像颇为不妥。

当然了,李适并不是西人党,其“义军”统帅也只不过是西人党用来招揽士兵罢了,政变之前才匆匆加入“义军”,因此从亲疏远近的角度来看他排在第二等也无可厚非。

可这样一来李适将颜面全无,想他堂堂的“义军”统帅,造反之前西人党里官职最高的人,现在竟然还不如名义上的下属李贵和李曙,这口气实在是难以下咽。

李宏宇并没有介入李倧拟定这三等功臣的事情中,在他看来这是李倧的私事,他不便干预。

显而易见,区区汉城府判尹,再加上只位居第二等功臣,这两件事情加在一起给了李适沉重的打击。

李适是一个聪明人,虽然咽部下这口气但并没有声张,一直在暗暗等待机会。

实际上,李适的机会很快就来了,由于朝鲜北面的平安道和咸镜道与后金的地盘接壤,故而一直承受着巨大的军事压力,尤其是平安道时常爆发与后金的摩擦冲突。

李倧担心后金得知李珲禅位后会发动袭击,故而需要派一名有威望的武官前去担任平安道的节度使。

不少西人党的官员建议让李适去,李适原本就颇有军事才华,要不然先前也不会成为咸镜道的节度使,仔细品味的话会发现里面有着排挤李适之意。

李适很爽快地就答应了下来,卸下了汉城府判尹的职务后去了平安道,到任后训练士兵,加固城池,设置城栅,配备火器,摆出了一幅专心于防务的样子。

在李宏宇看来李适的反应既是好事也是坏事,好事是,李适一心一意操持防务将有效抵御后金军队,坏事是,李适这种做法颇有拥兵自重之嫌。

后来所发生的事情也验证了李宏宇的猜测,李适确实不甘心受到不公正的待遇,故而展开了他的疯狂报复。

李倧的第三道圣旨出乎了所有人的预料,下诏废除了从高丽时代就有的“从母法”,规定嫡子和庶子都宗族血脉。

随着“从母法”的废除,朝鲜的科举制度也发生了变化,两班贵族子弟失去了往昔的特权,要想做官的话必须像大明一样参加科举。

这将从根本上改变两班贵族独揽朝政的格局,给了朝鲜士子上进的希望,对推动社会发展大有裨益。

消息一经传出整个朝鲜士林欢欣鼓舞,不少人喜极而泣,他们看见了成为朝堂权贵的希望,以前那些高官重职都是两班贵族的囊中之物,现在则给了他们机会。

值得一提的是,在李宏宇的“建议”下李倧决定使用大明的法典,这样一来与大明的关系将更加密切。

李宏宇身为大明使臣,自然也要给李倧送上一份贺礼,他决定在仁川港和釜山港设立贸易市场,从水路与朝鲜贸易,这样的话对朝鲜经济会有极大的促进,每年使得朝鲜从中获益匪浅。

本来,李宏宇想在朝鲜多待一段时间,毕竟朝鲜刚刚经历了改朝换代这样的大事,朝堂上各派系的势力尚未均衡,所面临的事务可谓千头万绪。

另外李宏宇也不想过早地回京,天启三年京察的结果三四月公布,届时京城官场必定一番血雨腥风,他还是避开为好。

可是,四月初,一件突如其来但又在预见之中的事情使得李宏宇留在朝鲜的愿望化为了泡影。

这天下午,李宏宇和赵欣正在汉城的明军军营里观看那些通过武举考核的朝鲜武举的操练时,一名护卫急匆匆给他拿来了一封急件,说是京城送来的加急文书。

隐隐约约,李宏宇有一种不祥的预感,这种时候朝廷给他送来加急文书肯定是辽西出事了,要不然岂会给他发来急件?

果然,李宏宇打开急件一看,嘴角顿时浮现出一丝苦笑。

“辽西出事了?”赵欣见状不由得吃了一惊,神色关切地问道。

“广宁丢了,官军一溃千里,退守山海关。”李宏宇无奈地摇了摇头,神色黯然地把手里的急件交给了赵欣。

“什么?”赵欣的脸上浮现出震惊的神色,没想到辽西明军竟然败得如此之惨,连忙接过公文查看了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