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79章 困局(2 / 2)

权驭大明 小黑醉酒 2317 字 1个月前

“应该即刻南狩,皇上坐镇南京指挥全局。”

“不能走,路上出了岔子谁能担起这个责任?”

……

随着瘦高个大臣和壮实大臣怒目而视,现场的大臣们立刻分成了支持两人的两派,相互间争吵不休,使得乾清宫大殿里顿时成为了一个吵闹的菜市场。

崇祯皇帝皱着眉头望着眼前的一幕,脸上浮现出无奈的神色,心情失落到了极点,这都什么时候了那些大臣还有心思打嘴仗?

“禀皇上,李闯匪军已经抵达城外。”就在那些大臣们喋喋不休地争吵时,一名内侍快步走进大殿,尖着嗓子向崇祯皇帝禀报。

此言一出,大殿里顿时安静了下来,先前吵得不可开交的大臣们不由得面面相觑,脸上满是惊恐的神色。

这一下,两派大臣也不用再争了,崇祯皇帝就是想走都走不了。

崇祯皇帝随即起身,面无表情地离开,与其听那些大臣们争吵不如出去透透气,反正那些人也不会拿出什么有用的主意来。

现场的众臣纷纷躬身恭送崇祯皇帝,等崇祯皇帝走后一哄而散,三五成群地走出了乾清宫大殿,低声议论着京城被围一事。

“唉,好好的江山为何成了这般模样,难道朕做错了什么上天要惩罚于朕?”

午夜时分,崇祯皇帝来到乾清宫内的一座凉亭,仰望着天上的星辰淡淡地叹道,他不可谓不勤政,可为何大明却沦落到了这般田地。

“那些人只会阳奉阴违,争权夺利,欺上瞒下,误国,误国呀!”随后,崇祯面色一寒,咬牙切齿地说道,他口中的“那些人”自然指的是那些在大殿上吵得不可开交的文武大臣。

“皇上,若忠贤在,时事必不至此!”听了崇祯皇帝的这句感慨,躬身立在一旁的曹化淳不由得开口说道。

“魏忠贤!”崇祯皇帝的脸色顿时就是一黯,眼前浮现出了那个曾经被他深恶痛绝的“权宦”来。

当年,年轻气盛的崇祯皇帝一是受到了东林党官员的蒙蔽认为有着“九千岁”称号的魏忠贤是一个祸害,二来他太过自负认为能驾驭东林党和朝臣,故而最终杀了魏忠贤来安抚东林党。

可如今看来崇祯皇帝确实是错了,魏忠贤死后全国商税骤减,使得崇祯皇帝不得不加收田赋,进而导致百姓怨声载道,造反迭起。

要是魏忠贤在的话,百姓的日子虽苦但也不至于到要起来造反的地步,朝中的文武官员也不敢肆意欺瞒他。

“恪谨忠贞,可计大事。”崇祯皇帝的口中缓缓说出了八个字,他想到了天启皇帝临终前叮嘱他的事情,要他重用魏忠贤。

以前,崇祯皇帝还不能理解这八个字的意思,以为天启皇帝是要给魏忠贤谋一条后路。

可现在他明白了过来,朝臣们越是恨魏忠贤那么意味着他们对魏忠贤越忌惮,魏忠贤就是一把对付朝臣的利刃,唯有其才能降服朝堂上那些奸诈的文武官员,进而使得皇帝的政令顺利执行,确保大明的利益。

说实话,如果崇祯皇帝身边有魏忠贤这样的宦官,那么局势不至于到了如今这个地步。

可惜,崇祯皇帝不是天启皇帝,没有天启皇帝的心胸和魄力,更没有天启皇帝的眼光,导致了今日的危局。

“传令下去,收殓魏忠贤的尸骨,好生安葬!”

沉吟了一下,崇祯皇帝面无表情地向曹化淳吩咐道,他现在后悔杀魏忠贤,虽然魏忠贤是东林党口中的奸臣,但对皇帝而言却是一个忠心耿耿的奴才。

“奴才这就去办。”曹化淳闻言脸上闪过一丝欣慰的神色,高声应道。

“内外诸臣误我,内外诸臣误我!”崇祯皇帝随后望向了漫天的星辰,捶了一下胸口神色悲愤地说道,他是一个勤政的君王,可满朝大臣却不是治世的臣子,心中感到万分懊恼。

两天后,李自成亲自率军抵达了北京城,下令围城的大顺军攻打北京内城的平则门和西直门,以及外城的彰义门。

结果到了晚上,广宁门的守将为了能在大顺军谋得一个好前程竟然开城投敌,放大顺军进入。

至此北京城的外城失陷,内城失去了外城的屏障,处于孤立无援的状态。

打下外城后,李自成派了一名使者前去见崇祯皇帝,提出了停战的条件。

这名使者是在昌平投降李自成的守城太监杜勋,给崇祯皇帝带来了李自成的条件,李自成要割据西北为王以及百万两的奖赏,这样一来李自成不仅退兵而且还会帮着明军消灭其他的农民军,甚至出关攻打后金。

对于李自成的这个提议,崇祯皇帝一时间难以决断,能达成这个协议固然可以解了京城之围,但签署这种城下之盟他的天子颜面何在?大明的颜面何存?

因此,崇祯皇帝并没有答应杜勋,他毕竟是大明的天子,岂可做出那种有辱大明威严的事情来?

如果李自成在居庸关外提出这么个条件,那么崇祯皇帝还可能答应,毕竟有居庸关挡着给了崇祯皇帝一个台阶下。

可如今李自成的大顺军都杀到了家门口,崇祯皇帝要是签了这个盟约岂不是成为了千古笑柄?

李自成本以为崇祯皇帝会答应他的这个提议,这样一来大家各取所需,何乐而不为,可惜他忽视了崇祯皇帝的自尊心,岂会签署这种颜面尽失的城下之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