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80章 庙堂之外(二)(1 / 2)

明末英雄 女侠独孤雯 1087 字 1个月前

或许寻常帝王从皇宫到民间会感觉差异很大,或者很新鲜。可是不知怎的,张海却没有多少这种感觉。西院的规格当然比这寻常的“闲户大院”大很多也精巧很多,更别说未名宫,可是张海这些年来更多日子还是在西院度过的,比起人丁不少的西院来,这城外的闲户大院还多少有些冷清了。

一般的民间富户发展到拥有几千两银子的家底儿,通常都是至少经过一两代人的积累奋斗乃至联姻,仆从及亲戚都不会太少。可西征归来获得功勋的战士们大多是小门小户甚至根本无家的孤儿,和很多人一样,除了刚刚新婚不久的妻子最多加上一两位老人以外就是连孩子都一时之间没有几个,最多请上一两个帮工就是极限了。

数十亩的良田如果一个人勤勤恳恳的劳作,妻子有时也经常帮忙,其实完全可以靠自家忙的过来,不过经历了长期战备训练的劳累乃至西征的无数风险后,清闲下来的退役官兵们没有几个人愿意再过这种劳累的生活了,雇农或雇帮工是普遍现象。这江南一带的数十亩良田每年带来的多达二三百两的收益也让这些雇农们的实际负担达到六成甚至七成之多,仍然可以显得宽余,不逊色于其他地方的富农多少。在乡村经济大为改善的当下,在军方前去应募而来的人仍然络绎不绝。看中的不仅仅是在这些远非一般地方可比的丰田内当佃户所得的远超一般地方的收入,还有相对简单的人际关系环境还有西征闲户们非同寻常的人脉关系网。

不过政务经验不少的李千兰也有自己的考虑,代政之初的其中一项政策是:必须是南直隶范围内有过义务教育经历的省学与京学学生,才有资格应募这闲户里的佃户;这样一来,双方的身份虽然有差距,但是社会关系能量的差距并不算是太大,可以最大限度的避免矛盾。就想相对和谐夫妻关系的前提往往是“门当户对”,谁的地位也并不特别高一筹一样。

张海觉得这空空荡荡的大院有些过于清闲,没有让影卫们扮演佃户的角色,同样是让柳香暗中安排了一名在应募者中知根知底而且为人还算诚朴可靠的南京城内少年一家做为帮忙的“佃户”。

这名少年在学校时的成绩和评价都不差,还是秘密学生会骨干,可以说就算不来西征闲户这里套近乎,也不会有太大的前进。李千兰还有西院的女孩们也大致通过多年来的行政经验明白了“找金子”的办法:看一个人在进行自由选择的时候是不是明显的以更好的利益为核心就可以了。

“张叔叔好!”一见面那名十四五岁的少年很有礼貌的说到。张海的年纪如同很多西征归来的战士们一样并不算大,可在这个时代十余岁的年龄差距也不算小了,早生早育的情况下说不好就小上一辈。

张海也没有对这种称呼见外,笑道:“没有必要这么生分,都是年轻人,否则这让我多不好意思?我们新军队伍里,最反对的就是这一套虚的,从来讲究实话实说直来直去。”

听到这样的话,那名叫做王斌的少年似乎想起什么事情一般遗憾的叹道:“就差两届,你说我要是早生两年该多好?哪怕一年也好。说不定我也有几乎参加西征上阵杀敌,唉。。。”

张海听到这话试笑道:“现在要捞战功也不是没有机会啊。我想如果你在锻炼的更强壮一些,应该也有报名参加西域义勇军的机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