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1章 在牯岭(2 / 2)

民国大文豪 薪越 1250 字 2个月前

现在的中国虽然不是到处战乱,但路上并不平静,难免会碰到一些意外情况,带着保镖心里会安稳一些。

至于下人,则是负责他们的日常生活。

冯程程这种大小姐自小过的就是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生活,虽然在女校学习了家政课,但厨艺如何,还不得而知,就算她敢做,林子轩未必有品尝的勇气。

何况到了庐山,来这里避暑的社会名流不少,彼此可能没有见过,但总有耳闻。

或许会有各种聚会,有下人打理会轻松很多,没有主人家亲自上阵的道理。

其实,林子轩想和冯程程过一段没有人打搅的安静生活,他本身不喜欢交际,只想白天一起出去散散步,欣赏风景,晚上看看书,悠然自得。

在这一点上,美国人布克和他有共同语言,而且付诸实施。

来到别墅后,布克就带着一箱子书籍进了房间,继续他的研究去了,只有需要他出面的时候才会出来。

这是典型的学者做派,赛珍珠习以为常了。

这里的每一栋别墅都相隔较远,不会彼此打搅,牯岭的夜晚非常安静,完全没有城市里的噪杂和纷乱。

晚上大家坐在院子里看着漫天星光,品着红酒,随意的闲聊着,倒是一段惬意的时光。

赛珍珠是一位虔诚的基督教徒,别墅旁边就有一座基督教的“圣公会”教堂,也是她父亲以前经常布道的地方。

冯程程曾在基督教女校和基督教大学上学,同样信奉基督教。

林子轩虽然不信,但也入乡随俗,装作相信的模样,时常会到教堂做礼拜。

在牯岭生活不可能不和教会打交道,随着时间的推移,越来越多的传教士来到牯岭,这里俨然成了一场宗教盛会。

赛珍珠偶尔会在别墅里招待一些相熟的传教士。

她就是传教士家庭出身,所以这种传教的精神深入到她的骨子里,她在写作的时候都没有忘记,或者说她是用小说来传播信仰和精神。

她的小说中弥漫着浓厚的基督教情结。

不可否认,在现在的中国,随着外国列强的日益强大,基督教的传播愈发的兴盛,他们用西方的宗教渗透进中国的文化之中。

1928年4月,胡拾游览庐山的时候曾说过:牯岭,代表着西方文化侵入中国的大趋势。

与此同时,在北平的文坛发生了一件大事,也是一件家事。

同时也是一件永远解不开的谜团,就算到了后世,也没有人弄清楚到底发生了什么。

1923年7月19日上午,鲁讯回到八道湾胡同的家中,周作仁亲手交给他一封绝交信。

“鲁讯先生:我昨日才知道,——但过去的事不必再说了。我不是基督徒,却幸而尚能担受得起,也不想责谁,——大家都是可怜的人间。我以前的蔷薇的梦原来都是虚幻,现在所见的或者才是真的人生。我想订正我的思想,重新入新的生活。以后请不要再到后边院子里来,没有别的话。愿你安心,自重。七月十八日,作仁。”

从此,兄弟绝交,不复往来。

这可以说是民国文坛最为重大的事件之一,后世对这封信更是百般解读,众说纷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