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4章 先发制人(2 / 2)

汉魏文魁 赤军 1853 字 2个月前

故而司马懿指出,倘若由得南匈奴据守平阳等四县,坐观成败,他们任何时候都可能突然背盟,倒向袁氏——“虽不知袁氏何以间呼厨泉,然懿深知,郡内实无可见之利,以坚其心也。”咱们其实拿不出什么实际的东西来,而此前的口头承诺,只有对君子才有效,对反复无常的胡人,那是起不到丝毫作用的。

所以他认为,必须逼迫匈奴人攻入并州,与袁军作战,只有这样,才能最大限度将他们绑在曹家的战车之上。然而是勋远远地呆在安邑,光行文要求匈奴发兵是无用的,反倒可能产生反效果,故此应当派遣吕军与匈奴共同行动,一起突出河东,骚扰并州。

“先发者,吕军也,次发者,匈奴也,主公可踵迹其后,掌控运路,然不必亲入并州。”反正吕军是客军,他们想打就让他们打去,吕军既动,匈奴就不可能再跟后面瞧着,肯定也要上前线去抢夺战利品。至于是勋,可以率军前至四郡,一方面保障后路,押运粮秣、随时接应,另方面也防止匈奴临阵倒戈。

是勋听了司马懿的建议,不禁背着双手,沉吟不语。他承认司马懿所言确实有理——仲达果当世之杰也——倘若任由匈奴人自己选择出击的时机,他们很可能就一直坐守下去,直到粮食吃得差不多了才被迫动手,但迁延日久,袁氏会搞出什么分化、拉拢的手法来,效用如何,那真是难以预料。本身来说,袁氏把《为袁绍讨豫州文》也往平阳送了一份儿,就表明了他们的态度,而在原本的历史上,官渡前后,南匈奴也是上过袁家贼船的。故而,必须先发制人,逼迫匈奴进兵,以加深他们与袁家之间的不信任感。

终究是勋也不过送了呼厨泉一颗金印而已,金印再好,不能当饭吃啊。

在逼迫匈奴出兵的同时,是勋可以率军增援为借口,大摇大摆进入四县,即便匈奴人有所警惕,做出种种限制,终究老窝横插进这么一支武装来,他们也便不敢轻易再起叛反之心了。

是勋沉吟良久,又遣人将张既、贾衢重新叫回来,四个智谋之士开了场小会,最终敲定了这一方针。于是立刻行文平阳,说我军欲待经四县而突袭太原,希望匈奴方面可以配合行动。

既然答应与曹家联合,不放曹兵过境是不可能的,呼厨泉接信以后,赶紧召来去卑商议,去卑说:“此乃促我也。”这是是太守想要避免咱们首鼠两端,所以要求明确态度,要么跟着曹家跟袁家见仗,要么马上翻脸,投向袁氏——“单于须早作决断。”

呼厨泉说我不想答应——即便已经决定要帮曹操,但主动权应该掌握在咱们自己手里,要是答应即刻协同出兵,则主动权就彻底落到是勋手里去啦。去卑就问了:“单于欲反乎?”呼厨泉皱着眉头挠挠后脑勺:“吾亦不愿反也。”这仗才开始打,谁能猜到最终胜负啊?既然已经傍上了一家,要是临阵倒戈,那就别想再回头啦,要是最终曹家胜了,咱们可该怎么办?

呼厨泉犹犹豫豫的,去卑不禁起急:“事无两全者也,请单于速下决断!”

呼厨泉低头瞧瞧是勋信上写的,曹家先锋乃是吕布将曹性——他还是识得几个汉字的,而是勋给他的书信,言辞又不深奥——就不禁有点肝儿颤,再转过头去瞧瞧案上供的“天降单于玺”,又多少有点儿舍不得。最终在去卑的连声催促下,只好一咬牙:“如此,暂且从了他便是……只是,某心有不甘也!”

去卑说您要是不甘心,咱们还有的是办法,比方说可召左谷蠡王前来——“彼深恨是太守者也,可如此如此,这般这般……”

十日后,曹性率领两千吕军、夏侯兰率领两千曹军,经白波谷而抵平阳,与去卑相会。事先都已经商量好了,匈奴方面提出了两个条件:其一,在四县之内,吕军必须和匈奴军一起行动,接受监视;进入并州以后,双方则分道扬镳,各有所攻,各有所取,不相统属。其二,是勋作为战役总指挥,可以进入四县,保障后路,但不得进入平阳城,除部曲外,汉军亦不得进入任何一座县城。

匈奴方面并不怕是勋突然翻脸,一口气吞并四县——他还没那么好的胃口——怕的是一旦让汉军进入城池,则可长期据守,匈奴方面没有足够的攻城经验,恐怕便会主客易势。

匈奴方面出动了六千骑,由去卑统领,监视和伴随着曹性经平阳而抵永安。老窝留下了三千骑,由呼厨泉单于指挥,以警戒第二批北上的汉军。

这第二批北上的汉军,便是是勋所部,人数不多,包括最初那两千曹军中的一半儿,以及自家的一百五十名部曲。是勋只想保障自身的安全,还真没打算趁机收复四县,所以兵带多了毫无意义,反启匈奴之疑,只要足够精锐就成。

是勋把精兵强将全都带在身边,司马懿、张既、贾衢,那是一个都不能少的,孙汶仍然驻扎在翼城,夏侯兰率两千军配合曹性行动,郡内事务,则暂且委托给裴徽处理,诸葛瑾、孙资为其副也。此外,是勋还特意点了秦谊的名儿,让他跟随去卑,担任汉、匈两军的联络和解纷工作。

临行前,是勋悄悄地关照秦谊:“休使匈奴劫掠百姓,至于士人、乡豪,则无妨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