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28章 超愿弃父(1 / 2)

汉魏文魁 赤军 1761 字 2个月前

“一举两得”出自《晋书》,“一箭双雕”出自《北史》,“一石二鸟”……貌似是英文转译过来的,总之,这年月完全没有合适的词汇来形容是勋的此番壮举。而且,他这一举非二得也,简直就有四得。

首先当然是解决了曹操遗留下来的伏氏问题,相信卢洪会将前后经过备悉靡遗地禀报曹操,当曹操知道了自己在整个事件中所起的作用以后,将不会有丝毫怀疑自己的忠诚心。至于未能诛灭伏氏满门,那也理由充分啊——是宏辅文士也,其心不忍,故乃手段虚软。真要麾下出一个跟自己一般心狠手辣的家伙,说不定曹操心里还要哆嗦一两下哪。

其次是救下了伏氏满门,既对得起自家良心,也能避免曹操遭致千古唾骂。政治斗争中,一派打倒另一派,本是司空见惯之事,只要没往死里整对方,后世的小清新们未必有精神头揪住不放。

第三是保下了荀彧的性命。话说在原本历史上,荀文若死于五六年之后,导火索就是反对曹操加九锡,而在这条时间线上,曹操加九锡之事提前了,那么按理来说,荀彧一只脚就已经迈进鬼门关啦。尤其此番曹操特意不肯亲自主持处置伏氏,很明显就是为了试探荀彧,就跟某种说法他以“空器”赐彧,迫其自杀是同样的道理。要是没有是勋云山雾罩地一顿胡侃,迫使荀彧去职隐居,这位“郁郁乎文若”还有可能活得下去吗?

荀彧那也是是勋前一世非常佩服甚至近乎于崇拜的汉末名人啊,即便此世因为种种原因而逐渐站在了对立面上,终究同属曹营,算“人民内部矛盾”,他还是不忍心看着荀彧去死——而且还是毫无意义地自尽。“自古美人如名将,不许人间见白头”,在美学范畴里说得通,在人道主义范畴中,那可真是屁话中的屁话。

此外还有第四点,那就是迫使荀彧去职,等于极大地削弱了汝颍集团的实力,有利于谯沛集团掌握更大的主动权。虽说代替荀彧担任尚书令的华歆本是平原人,却天然偏向汝颍派,终究他的能量和影响力跟荀彧绝不可同日而语——荀文若是曹操的股肱之臣,华子鱼不过一条忠犬而已。

汝颍派多文吏,而谯沛派的中坚则大都是武夫——倘若没有他是宏辅,以及被他救下性命来的曹去疾,那几乎就是一彻底的武人集团了——世乱乃用武,等到天下平靖,很自然地文吏将掌大权,换言之,汝颍派将会占据压倒性的优势。所以若此时不加以削弱,恐怕再过几年就难得下手的机会啦,那票文吏大多代表了世家大族的利益,则是勋拱寒门上位的契机将会微乎其微。

一举而四得,况且还全是自家的主意,事先没跟关靖商量过,是勋心中难免泛起一丝得意之情。看起来,只要自己肯动脑筋,这官场也并没有那么难混嘛……

不过在折冲官场的同时,是勋还必须照管战场——这回黄巾残党的死灰复燃事出突兀,很难说背后没有隐藏的黑手。正如同他当年骚扰吴会的时候,“吴四姓”与之勾结,暗中煽动各处盗贼纷起,牵制了孙权的兵力一般,若无地方豪强相助,很难解释为啥这回的乱子竟然闹得如此之大,竟然连国衙都攻破了,连国王都给宰了。

不过是勋并没想着深挖其根源,那是吃力不讨好的事情,青、徐是他的基本盘,真要得罪光了四州显族,对他的事业造成的损害必然甚大。最简单的方法就是以力破巧,你们不是闹腾吗?我直接给按下去,杀鸡儆猴不就完了?

是勋从都中调取了五百精兵,途径兖州,又搜罗了郡兵三千——新任兖州刺史乃司马朗是也,最近司马家跟是勋走得很近,自然甘心从命。然后才入青州,臧霸臧宣高即率万余海州军前来相合。

是勋跟臧霸曾有过一面之缘,相见唏嘘,回顾往事。随即是勋就说啦,我对军事也就二把刀而已,平定青州之乱,必然全靠臧将军主持。他率领兖州军进入济南,屯驻在历城,然后就不动窝了,自由藏霸领着海州军顶到第一线去。

可是才在历城住下,还没三天,突然有快马从都中而来,呈上关靖的书信,是勋展信而观,不禁大惊失色——“吕布反矣!”

关士起不但为是勋关注朝中动向,在政争方面出谋划策,并且逐渐地去了郭嘉、贾诩在曹操麾下的角色,帮是勋搜集各地情报。如今是勋掌握着一张巨大的情报网,东到海滨,西至关中,北抵辽东,南达吴会,到处都有他秘密安排下的眼线。这么大一张情报网络,当然并非刻意为之——是勋没那功夫,也没那么大野心——而主要来源于他与各地豪族合资的作坊,或者依靠技术转让获得的少量股权。这跟专业的情报系统自然天差地远,但在这个时代,威力也并不亚于曹家校事了。

情报网无形中建成以后,自然需要一人掌总,是勋本来属意于诸葛亮,只可惜那小年轻对此却兴趣缺缺——孔明自然明白情报的巨大作用,但他无意隐藏在黑暗之中,光搞情报汇总和分析。关士起及时接过重任,这家伙虽然在战略方面能力平平,但掌握一张非常粗疏的情报网也已经足够用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