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余人急忙回忆方运所说的话,议论纷纷。
“有趣。”
“只此结尾,便比他人的讲学高明。”
“方运此话,适合给年轻人听,对我们这些老人来说,倒也无所谓。”
“当时我对那第三个可能颇有微辞,没想到方运最后竟然将其否定,如此一来,远远比直接说出这番道理更佳。”
“不错。方运否定第三个可能,虽然稍显功利,但乃是现实写照,总比自欺欺人好。”
“不同就是不同,只有承认他人之长,才能补己之短,我赞同方运!”
“人无高低,但心分强弱。”
悦习院的大门大开,方运走到门口,阶梯上的众人也没有走动,继续目送方运。
方运一脚踏出正门,就见外面数以万计的人齐齐弯腰作揖,传来海啸般的致谢声。
“谢方师!”
众人起身,脸上浮现愉悦之色,尤其是那些想在琴书画三道有所进步之人,已经把方运当成半恩师甚至唯一的恩师。
那些普通的童生和秀才只是纯粹的感谢,但那些最优秀的童生或秀才脸上的感激之色最浓,因为他们知道,这一次天花乱坠对他们无比重要,这些人原本最多能成翰林,但得此天花乱坠,便生生多了一丝成大学士的机会。
半圣讲学的天花乱坠可轮不到他们。
方运微笑道:“谢诸位。”然后向马车走去。
数以万计的人微微低着头,恭送方运。
哪怕是左相或康王的人,也不敢昂首挺胸。
天花乱坠刚刚压下他们的头颅。
等方运出了悦习院,悦习院里的众人才动起来,但他们没有全部向外走,而是聚成了三个圈子。
琴道、书道和画道中人三分,各自在一起探讨方运所讲。
许多进士转身,蹲在阶梯上默写方运讲学的内容,遇到记不清的内容询问旁边之人。
那些举人既没有能力参与高人的讨论,记忆力也没有好到默写出讲学内容,干脆离开,等明天可以凭借学宫学子的身份领取一份今日的讲义。
方运坐在车上,还没等回到学宫,传书纷至沓来。
“天花乱坠都被你弄出来了?你实话实说,是不是请人帮忙弄的假花?我不信!我死都不信!同是举人,我怎么就比你差这么多!我前些日子入了圣墟,过了彗星长廊,成举人的时间又远远多于你,本想一口气通过举人凌烟阁,可你倒好,第一次入凌烟阁就七亭满筹,还让不让人活了!每每如此,我什么时候能超过你一次?你自己说,你是不是欺负人!”宗午德在庆国发来嫉妒的传书。
“我提前跟你说一句,你明天在大学士猎杀榜的排行,必然上升到第八。方运啊,这是妖族猎杀榜,不是楼梯一天一阶!”曾原道。
“听说有了天花乱坠,今日的朝会不得不中断,明日再议。朝会一结束,朝中官员撒腿就向学宫跑,数十官员说以后你讲学他们全都称病请假。给你个讲院,你就能天花乱坠,要是给你根棍子,你都能捅破天!你不用回了,我正往悦习院跑,我们可不像文相那样敢在京城飞,更不敢用疾行战诗。”礼部赛侍郎传书。
“下次记得通知老夫一声,免得来迟。”
方运看到文相的传书,急忙探出车窗相望,就见一位紫衣人正踏着白云从天空划过。
“祝贺你七亭满筹,凌烟第一!我喜山水,还望下次相见之时,方兄不吝赐教。我此次超越举人时的衣知世,本来能到第九,结果被你挤到第十。嗯,我终于理解宗午德为何常常指责你欺负人。”颜域空传书。
马车还没到上舍区,乔居泽就发来传书。
“你走得怎那么快?上舍学子今日齐聚,你也一起来。计知白退出上舍,新的上舍弟子已经选定,不是康王与左相之人,是崔家的那位崔望,近几年颇得看重,年后恐怕与我一同进入圣院,只是年纪太小。地方还定在凌云楼,你别去晚了。”
方运一听,便知道这是上舍十人为接下来的十国大比准备,欣然要车夫改道,前去凌云楼,在路上回忆上舍十人。
方运对其余八个上舍进士的记忆都很清晰,但对新的上舍进士崔望却不熟悉,仔细一想才记得此人。
崔望生在半圣世家崔家的旁支,十六岁中了秀才,在半圣世家只能说不错,但在前年连中举人与进士,立刻被崔家看重。
只不过,崔望今年只有十九岁,崔家为了保护他,便让他安心在学宫内学习,等明年再让他入竞争更激烈的圣院。
崔家和景国的其余四大半圣世家不同,崔家是景国的开国半圣世家,正是崔圣的存在,景国才得以成立,所以崔家在景国的地位极高。
方运最先到达凌云楼,只不过天字号房已经被定下,只能来到乔居泽后订的地字号房。
刚坐了片刻,凌云楼掌柜亲自捧着一瓶凌云陈酿前来,祝贺方运,之后退去。
方运众人迟迟不到,便吃着花生喝着茶水,从窗边向外面看去。
京城和江州不同,京城有些矛盾。
那些操着京城口音的人略显悠闲,脸上总挂着和善的笑容,而笑容之后藏着京城人独有的骄傲。外地口音的人则没那么悠闲,匆匆来,匆匆去,为在京城争得一席之地而努力。
京城包容强者,排斥弱者,各地亦如此。
方运看了一会儿,移开视线,再次打量一番房间,发现众人还没来,于是神入文宫。
三道才气已然有十寸高,达到举人巅峰。
昨夜明明还只有九寸半。
方运没想到,讲学引发的天花乱坠竟然能让自己的才气增长如此多。才气越近十寸,增长越慢。
随后,方运看了一眼文宫浮雕。
自从文曲星动后,文宫墙壁的浮雕就被无形的力量毁坏,至今模糊不清,没有半点壁画或浮雕的形象。方运百思不得其解,连古妖传承的记忆都不能解释这种现象,而太后赏赐的古书中也没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