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97节(2 / 2)

儒道至圣 永恒之火 2106 字 1个月前

蛮族掌握焚天炉后,赶走水族,不惜一切代价展开强攻,东北、正北和西北三个方向的前线战堡全被攻破,精锐的士兵损失超过八成。

现在是景国最虚弱的时候。

景国之所以能在那么短的时间内建造新的三座战堡并且坚守住,是因为圣院与工家全力相助,源源不断把近些年研究的机关送入其中,试验那些机关的功效。

否则的话,三座战堡连一天都坚持不住。

方运在临行前最关心的是张破岳,但在朝堂之上,一个大学士的死活已经不值得浪费时间讨论。

一旦蛮族攻破那三座连在一起的战堡,便会抵达宁安城外!

一旦宁安城告破,蛮族大军就会抵达玉阳关。

玉阳关之后,就是毫无天险可守的京城!

景国岌岌可危。

在朝堂之上,方运不停传书。

方运要求敖煌带领长江水族,通过东海快速抵达宁安城外的益水河,不惜一切代价修筑工事,保卫宁安。

全部长江水族行动起来,东海龙宫也在暗中相助。

敖青岳向方运传书道歉,除非东海龙宫与蛮族全面开战,否则没办法顶着焚天炉战斗。

方运没有怪罪东海龙宫,这一切都是蛮族蓄谋已久的行动,海族已经付出足够大的牺牲。

许多世家或读书人也传书给方运,表示愿意以资助虚圣的名义把一些物资送往景国,用以对抗蛮族。

工殿更是毫不掩饰对方运的支持,因为十寒古地与蛟圣宫的许多珍稀物资几乎都被圣院分配给工殿,工殿把这些物资源源不断转化成机关,帮助景国。

孔城的巾帼书院每年都会调集部分女子救死扶伤,就在三天前,已经有一千名受过训练的书院女子前往宁安城,帮助医家读书人救助景国伤员。

人族再次出现前往宁安城相助方虚圣的大潮。

景国风雨飘摇。

第1962章 金銮殿上训弟子

方运站在金銮殿中,静静听完李将军讲述事情经过。

景国的西北、正北和东北统称三边,这三边的景国军人不仅是景国最精锐的士兵,即便在全人族也位于最强之列。

三边溃败,百万大军只剩十数万老兵撤到三连战堡中休养,而三连战堡中大部分士兵都是并未参战的新兵。

那十几万老兵是景国最后的精锐,也是最后的火种。

从昨日开始,蛮族便围三阙一,给三连战堡留下南逃的后路,这是极狠的毒计。不仅能让三连战堡的新兵士气涣散无心防守,甚至可能让攻城战变为追击战,更加致命。

而最为毒辣的是,蛮族想把三连战堡变成一个无底洞和绞肉机,让景国大军远远不断前来支援,然后在这里不断绞杀景国的有生力量,之后便可轻易攻破宁安县与玉阳关,长驱直入,兵临京城。

现如今,仅仅在三连战堡外就聚集了两千万蛮族,其中蛮族最精锐的十大部族有六个在这里,大蛮王有五十四头,蛮王不计其数,景国即便全力以赴,也无法抗衡,要么逃跑,要么依托最强大的京城死战。

在其余各地,蛮族部落烧杀抢掠,并已经开始向宁安城方向行军。

在蛮族主力攻破三连战堡后,所有蛮族大军都会聚集在宁安城外。

景国现在兵力有限,除却京城,宁安城与玉阳关只能全力保一处,因为景国这些年已经被耗尽国力,根本无法连保两地。

对现如今的景国来说,宁安城的重要性已经超过玉阳关。

即便是不懂兵法的普通读书人也已经看到,宁安城外的战斗,将决定未来景国的存亡。

现如今三连战堡外的战斗,则是宁安之战的序幕。

若是普通的战争,大元帅府与国君可以决定一切,其他文臣只能干预,但现在的战争牵扯到方方面面,左相一系便趁机兴风作浪,偏偏这种时候还无法清除左相一系。

景国无论是读书人还是普通百姓,都出现两极分化,一部分人坚持抗蛮,认为景国还有希望,但也有相当一部分人认为景国必败主张撤退,或逃到武国,或逃到庆国,最后请圣院出手。

现在,朝堂之上的争斗已经白热化,主战派和逃亡派已经撕破脸皮。

方运皱眉看了一眼争执不休的官员,十个官员相互指责,一开始只是两个人成对争执,后来有余力的人偶尔指责其他人,这在外人看来十分可笑的场面,却是朝堂之上最常见的事情。

“京城乃是一国之本,不可丢弃!”

“一国之本是民,万民若在,则国不灭!”

“若京城失守,则民心不存。若无心,何谈民?”

“天下并非只有景国一国,圣院在,则人族在,人族在,民心便在。”

“如此说来,请贺侍郎去圣院任职,景国上下无须贺翰林。”

“此言差矣,兵家以学问卫国,而我杂家以学问安国,安国为民之策万千,并非只有您一孔之见!”

杂家读书人向来涉猎广博,吸收各家之长,能言善辩,在朝堂之上即便处于弱势,口头上也从不吃亏。

左相一党至今能屹立朝堂之上,式微而不倒。

帝党曾用尽手段妄图换左相,但却发现左相布局无人能及,大学士之下无法担任左相,而现如今的大学士要么年纪太大,要么资历不足,而原本能跟左相相争的那些大学士,要么在为冲击大儒做准备,要么已成大儒,根本无法威胁左相的地位。

方运谢过李将军,静静坐在那里,思索如何解救景国,如何解救张破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