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72节(1 / 2)

儒道至圣 永恒之火 2522 字 1个月前

但是,也正是因为如此,每一个人才无比伟大,因为大多数人都没有彻底放纵自己,都在约束自己,时时刻刻都是更优秀的自己。

孙武的童年,实际上受父亲孙凭影响不大,对他影响最大的是他的祖父,孙书,也叫田书或陈书,因为在齐国作战有功,被赐姓孙。

孙书是当时齐国的名将,精通兵法,所以孙武经常向祖父学习,奠定了兵圣的基础。

之后,孙书举家迁入吴国,因为得祖父指点,著有兵书十三篇,孙武得伍子胥看重,在吴国为将,并屡战屡胜,战功彪炳。

方运圣念强大,让记忆书籍加快数千倍,高效阅读。

孙子之前的大部分记忆都很容易阅读,但得到孔圣指点封圣之后,孙子的记忆就变得晦涩难懂,涉及很深的圣道,所以方运的阅读速度稍稍减慢,降低到几百倍。

孙子封圣后的记忆很少,主要集中在向孔圣学习、与其他众圣交流、与妖蛮半圣战斗等等方面,但也非常宝贵。

方运看了一遍之后,收获巨大,但并未满足,又用更慢的速度,重新阅读了孙子封圣的记忆,又有新的体会,然后书写读书笔记。

写完读书笔记,方运意犹未尽,第三次阅读孙子的封圣记忆,这才感到圆满学成,心满意足。

随后,方运不断阅读兵家众圣的记忆,尤其是封圣后的记忆,至少阅读三遍,并认认真真做笔记。

仅仅阅读众圣记忆和学习,方运就用了一年的时间,不是书山的一年,而是外界的一年!

这次学习,让方运收获极大!

但是,方运没有停止,因为他发现,半圣的战斗记忆的作用实在太大,这对自己完善兵家体系有极大的助益,所以方运开始阅读所有擅长战斗和领兵的众圣的记忆。

这一晃,又是外界一年。

若不是方运分身在外面,而且众圣都知道方运做什么,整个人族都会因为方运的销声匿迹而崩溃。

对人族来说,方运太重要了。

学习完毕后,方运再次梳理自己的兵家知识体系,开始创作书籍。

方运的眉心,开始喷发无数白光,最终强如方运也难以支撑,仅仅进行到一半,就累得昏睡过去。

经过数天的休息,方运精神饱满,继续眉心喷白光,落在书山,形成密密麻麻的书籍。

最终,有关兵家的书籍突破五千万本!

然后方运再度昏睡过去。

在方运昏睡的过程中,兵家圣道长河如同丰水期的江河一样,开始泛滥增大,最终定型的时候,已经与儒家、政道、工家和法家长河不相上下。

第3092章 方运的孩子

随后,竟然的一幕出现了,兵家圣道长河与工家圣道长河同时降临圣元大陆。

两条长河竟然形成交叉。

在两条长河交叉的地方,一件新的圣道宝物孕育而成!

战争堡垒!

战争堡垒是一座充满金属和未来风格的黑色浮空战舰,呈完美的球状,直径千里!

普通读书人无法知晓战争堡垒的力量,但半圣圣念扫过,便惊讶地发现,这座直径千里的战争堡垒之中,竟然在慢慢生成各种才气炮和飞行机关,还有融合飞行机关和才气光团的一次性导向飞行机关,已经被方运命名为才气导弹,人族已经可以制造,但产量极低。

最恐怖的是,这座战争堡垒有一座巨大的主炮,口径一万丈!

工界人如果看到,就会发现这就是工界灭圣炮的放大版,威能更强一筹。

众圣又惊讶又兴奋,这绝对是人族最强的圣道宝物,因为之前从未有圣道宝物是两道长河相交才能创造。

陈庆之面露癫狂之色,身为兵家半圣,他最清楚战争堡垒意味着什么。

陈庆之圣念正要进入战争堡垒深入了解,哪知战争堡垒也和之前的圣道宝物一样,化为一道光芒,进入方运眉心。

陈庆之望向天空许久,最后沉着脸,传音给自己的弟子,好好给他们讲一讲兵家之法!

各家众圣和大儒看到前所未有的圣道宝物,心中的紧迫感油然而生,包括兵家。

这圣道宝物,表面上是兵家的,但大多数人都看得出来,明显是工家圣道的力量多一些,只不过这件宝物纯粹用以战争,才被列入兵家之中。

带着前所未有的使命感,各家读书人更加发奋学习。

方运醒来后,做的第一件事,就是暗示景国继续反夺丰州!

在宗家、丰州和庆国的沉默声中,景国三代机关和少量四代机关组成的混编大军,占领丰州。

自此之后,宗圣宗家皆为景国人。

论榜上有人感慨,相爱相杀数十年,有情人终成眷属。

宗家人毫无脾气,因为严格来说,现在他们已经不是杂家人,而是政家人。

方运对宗家和丰州没有任何区别对待,既没有进行打压宗家或者以前的敌对势力,也没有让景国当孙子对丰州进行输血供养。

夺州而来的三州稳定后,景国便施行既定的政策,只允许景国内部信仰人族的百家众圣与先祖,其他一切归为邪信。针对邪信,税收十取其八,不受景国律法保护,一个家庭最多只能生一个孩子,不得读书,不得经商,不放弃邪信政策永世不变。

方运再次进入书山,利用书山的时间,为景国和人族分别制订了十个五年计划,推演了所有的可能性,而后处理了许多事,比如把九成的无用神金神物都分给圣院和景国,自己的文界中只留最宝贵的那些。

在一个寻常的秋日,方运留下一些书信,离开圣元大陆,进入两界山。

方运与负岳再度相见,把酒畅谈,之后方运直接毁掉两界山城墙,重新浇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