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零一章 武林传说!(本卷终!)(1 / 2)

西夏,大理,吐蕃等域外诸国都受到魔宗势力的波及,时至如今,非但是大宋,连域外诸国也感受到了这个江湖史上前古未有的庞大武林组织所带来的威胁。

王动无声无息消失在了青城山,在山上的这段时日,他已经将该传的都传下去了,一切只等着数十年后,又或者数百年后来收割果实了。

王动再次化身为魔宗之主,这一次他并没有发动魔宗势力,而是只身一人踏遍诸国,深入各国皇城之中,视所谓的皇城禁宫如无物。

他只是与各国国主做了一次深入的交谈,据说没过多久,各国的禁宫侍卫首领相继被罢免。

大宋皇宫之内,宁心殿是皇帝寝宫之一,但是自魔宗现世,一统江湖以来,哲宗赵煦已有很多日子无法宁心安神了。

身为一代帝王,高踞金阙之上,俯视苍生,他随手一道旨意就有决定成千上万人身家性命的力量,这就是皇权的至高无上,但是现在他首次感受到了江湖武林的力量。

那是另一种极致力量的体现。

帝王的力量来源於皇权,一旦王朝衰颓,至高无上的权威立即就会大幅度衰减,而到了王朝末年,更是荡然无存,但是武人的力量不同,他们的力量来源於自身,不会因外界因素的改变而发生转移。

以往赵煦并没有将江湖武林放在眼里,因为江湖人哪怕将武功练得再高,也终究挡不住千军万马。他一道诏令就能招来无数所谓的武林高手在麾下效命。可是。现在这个局面改变了。

一想到前不久那个浑身透着诡异,阴冷气息的人,旁若无人的走进皇宫,悠悠然的站在他的面前,又在无数大内禁卫包围中从容离去,赵煦就觉得浑身冰凉,即使置韶重禁卫保护下,他也感觉不到丝毫安全。

赵煦也是第一次知道世上竟有如此可怕的人物。

武林中人并非不能对抗千军万马。只是以前的武人都不够强,而现在的魔宗之主,正是一位震古烁今的绝代高手,即使只僧力也能令千军辟易,纵横来去,肆无忌惮。

纵然他手上没有掌控着魔宗这个庞然大物一般的江湖组织,靠着他一个人依然是天下无敌的强者,只要他愿意,也同样能令天下缟素,血流成河。

“侠以武犯禁。乱臣贼子,可恨。可恨!”赵煦咬牙切齿,恨恨的想着,只是想着想着,他渐渐迷糊起来,脑子变得极为的混乱,就像是喝了十斤烈酒的人,一片天旋地转的眩晕。

也不知过了多久,赵煦隐隐感觉到了一片光,他睁开了眼睛,却发现自己竟置身於一个清幽静谧的道观内,一位青衣道人盘坐於三清塑像前,手上把玩着一柄玉如意,这道人脸上就像是有重重雾气环绕,令他难以看清面目。

赵煦吃了一惊:“你是何人?”

“这里是青城山,陛下三次传旨,不是一直想要见我么?”

赵煦神色一动,立即道:“你就是太玄道人?”

“正是!”

赵煦确认了对方身份,倒是松了口气,但於此同时更是暗暗惊骇起来,他明明记得自己是在寝宫之内,怎会突然到了这道观之中,而且听对方道来,竟是巴蜀之地的青城山?

深吸了一口气,赵煦压抑住震惊的心情,说道:“真人召朕前来,不知有何用意?”

“我专程为消解陛下的烦恼而来!”

“哈哈哈!朕乃一国之主,秉持神器,又有何忧愁可说?”赵煦哈哈大笑,只是那青衣道人却不为所动,笑了片刻,赵煦就笑不出来了,叹了口气,沉声道:“是啊!正如真人所说,朕已为魔宗之事焦头烂额,若真人真能为朕去除这一烦恼,朕愿发民力以修青城山太玄道宫,奉真人为国师,昭告天下。”

“请陛下记住今日之言。”青衣道人点了点头,身形逐渐消散於无形。

“啊!”赵煦倏然惊醒过来,他抹了抹额头冷汗,怔神片刻,瞧了瞧四周,发现自己仍是在寝宫之内,不由得苦笑:“人言日有所思,夜有所梦,看来魔宗之事已令我夜不能寐,就算是做梦也想要找到一个能为我解决此事的人!哎!”

他长叹了一口气,已无安寝的心思,正要下床走走,突觉右手触觉温润,赵煦微微一惊,抬眼看去,发现自己右手中竟躺着一方玉如意,碧意盈盈,与梦中那位青衣道人手中玉如意一模一样。

呆了片刻,赵煦握紧了玉如意,神色蓦地狂喜起来:“果然是仙人手段,好!有了这位太玄真人襄助,朕还有何顾虑?”

宁心殿顶上,王动看着夜空中一轮明月,身形倏地消失在月色下。

三日之后,一条劲爆的消息传遍天下,太玄道人强闯魔宗之内,连斩鸠摩智,段延庆,丁春秋等魔宗诸多高手,随之留下一封战帖,约战魔宗之主,七日之后,决战於东京汴河之上。

是日,天下轰动!

七天之后,无数武人尽皆汇聚大宋国都东京汴梁,昔日画舫楼船川流不息,莺莺燕燕歌舞不休的汴河之上,如今已被江湖人围得里外不通。

整个汴梁城都紧锣密鼓的戒严起来,一队队禁卫频繁调动,巡守着城内每一个角落,严密监控着城内所有武林中人,一旦有异动,就会有大军开拔,镇压一切惹是生非的江湖人。

汴河周遭更成了朝廷监控的重区,许多高踞庙堂的朝廷大员亲临现场,就连哲宗赵煦也不顾反对,换上了便服,在暗中无数禁卫的保护下,来到了现场观战。

西夏,吐蕃。大理等国中武林人士也是竞相出动。赶赴汴梁城内。各国朝廷也都派出了使者前来,他们都必须要将这一战最详细的资料带回去。

数位史官站在一座搭建的高台上,居高临下,将汴河风光一览无遗,他们是来记录这前所未有的一战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