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一句话要说普通,当然也普通。在以前,闽州一带有一些人靠收酒瓶子为生。
他们走街窜巷收酒瓶子的时候,就会这样吆喝,“有酒瓶子卖吗?有酒瓶子卖吗?”
这虽然是一句普通的吆喝,但却又是非常特定性的。
眼前这年轻男子,怎么会问无缘无故的问他这句话,用闽州话应该怎么说?
当然,真正让袁时君震惊的,并不是因为这句话本身。
而是,那位老者,也就是他口中的“林叔”,以前就是以靠收酒瓶子为生的。
老者在走街串巷的时候,就会那样吆喝。
当然,老者是哑巴,他无法发声。他的吆喝十分特殊,是用一把小铁锤,通过敲击一块小铁块,发出清脆的类似人吆喝的声音。
后来,老者收养了一个被人遗弃的小女孩。十分艰难的将小女孩拉扯大了一些之后,小女孩就跟着老者一起去收瓶子。
然后,小女孩会用她稚嫩的声音,跟着老者敲击的声音一起吆喝。
敲击的声音清脆悠远,小女孩稚嫩的童声天真无邪,成为了大街小巷最美的音符,也成为了很多人心里的记忆。
后来,小女孩渐渐长得更大了。她的声音出现得越来越少,直至完全消失。
只剩下了老者一个人的敲击声,声音不再悠远,而是变得孤独而又落寞。
当然,也有一种欣慰和喜悦。
孩子,终於长大了。
袁时君心里震惊,他看着李寒,突然感觉这个年轻男子,似乎并不是什么单纯的倒卖门票的黄牛。
袁时君的反应在李寒的预料之中,笑了笑,说道:“先生不必觉得奇怪。事实上是这样的,我之前去过一次闽州。好几次听到有人在吆喝着什么?我现在已经忘了。只记得还挺好听的。
当时,我向旁人打听之后,才明白那是吆喝收酒瓶子的。我当时还特意记了一下那句话是怎么吆喝的。
不过,后来慢慢就忘了。刚刚听先生说是从闽州过来的,我这才想问一问先生,那句话是怎么吆喝的来着?”
“原来是这样。”袁时君缓缓点了点头,心道,“难道只是巧合?”
应该是巧合吧。也只可能是巧合。
袁时君笑了笑,说道:“先生去闽州的时候,应该还很小。因为,近几年时间以来,闽州那边都几乎听不到那样的吆喝了。”
李寒点头,说道:“那个时候的确还小。”
袁时君道:“那我现在就用闽州话说一遍,先生请听仔细了。”
李寒点头。
袁时君道:“用闽州话说,应该是‘酒干倘卖无?’”
(“酒干倘卖无”,这是音译过来的。闽南语的写法,应该是“酒瓨当卖无”。
瓨:酒瓶子的意思。是一种古汉语。普通白话已经没有这样的用法了。但闽南语保留了这样的用法。)
李寒眼前一亮,故作十分惊喜的说道:“对对对,就是这样发音的,酒干倘卖无。你这一说,我就想起来了。”
袁时君也很高兴,说道:“我对此感到非常荣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