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1章 40年的代沟(2 / 2)

得到了林志凌不在乎钱的答复,顾诚再无顾虑,直接给柴智萍回信。柴智萍是见过林志凌的,知道林志凌的颜值气质,一拍即合。

……

很快就到了正式开机的日子,所有人员聚齐、布景弄好,开机仪式。

湾湾人也不能免俗,开机前要和港灿一样烧香,只不过不一定拿猪头做供品。

顾诚作为未来人,不信这些。但拜拜也不会少块肉,他不想横生枝节,便入乡随俗吧。

2040年代的娱乐圈,不管拍什么,早就没人烧香了。因为娱乐圈人之所以要烧香,往往是出于对未知事物的恐惧——早期的拍戏和风险投资一样,赔了赚了,很多时候就是运气,没道理可讲的。

一路顺风顺水混成大咔的名导名制,心态其实和升职发财的官员差不多:自己究竟是学历比别人高、还是工作比别人努力?凭啥自己升官了别人没升?

升官标准不比客观考试,越是标准解释不清,得利者心理不安,所以越当官越烧香。

而大数据是个灭神灭佛的东西,把运气的水分尽量挤干,把成败的原因说清。我命由我不由天,烧香的人自然少了。

烧完香的第一组戏,就是“英德学院”校外的上学路上。

那是一组由远及近的长镜头,扮演杉菜的徐惜媛推着辆坏了的电瓶车,鼓鼓捣捣修不好。远处则是数辆豪车逶迤而来,每辆车里分别坐着言成旭扮演的道明寺、顾诚扮演的花泽类、以及一些女配。

所有集里面的上下学路上镜头,今天必须全部拍完。

因为剧组申请封道很不容易,而且为了拍这些镜头,剧组特别花钱租了一辆劳斯莱斯和一辆迈巴赫,每辆车一天的租金就相当于男一号言成旭一集的片酬了。

2000年的电视剧制作成本还是比较高的,主要是那个时代还在用胶片拍摄,数码摄像技术虽然已经出现,但并不普及,拍摄效果也不如胶片摄像机好。

要到互联网寒冬过后、2004年左右,数码摄影技术才全面在影视圈铺开,那时候小制作电视剧的成本才开始猛烈跳水,没明星没布景的室内剧,七八万一集都拍得下来。

柴智萍做的预算是20万一集。f4的男演员,瓜分每集2万块片酬;徐惜媛、林志凌和其他女配加起来也是2万。再算上林林总总的小配、群演,每集的片酬支出控制在5万块,占整体开支的25%。

若是没有顾诚的注资,柴智萍原本都打算租辆丰田车,然后车头粘一个塑料的劳斯莱斯车标,把场面撑过去。

顾诚当时看到剧务上的解说时,差点儿没喷出来,然后赶紧吩咐柴智萍:老子会追加预算的,别给老子整这种狗哔倒灶的布景——麻溜儿租辆真的劳斯莱斯来!

要是以后顾诚成了世界级巨头,被人扒出来他早年为了省几千块钱、开辆伪装劳斯莱斯的丰田拍戏,还不被人戳脊梁骨啊。

“追预算……没事儿,不就是追预算么。传奇一正式收费,哥就会有钱的。”顾诚开着劳斯莱斯,一边对自己默念,一边缓缓追上抛锚停在路边的杉菜,高冷地打招呼。(还是未成年人无证驾驶)

虽然五秒钟之前心中还有杂念,但是打招呼的那一刻,顾诚的表情控制得很完美。

他提前几天对着镜子练了好久。练习的时候,拿出前辈演技大师们展现高冷、深意地男女初逢场景时的表情照片,自己对着镜子,调动“辅助学习型cpu”的残余惯性,一遍遍找差距。

他在s-m那大半年的夜校也没白上,为这具身体积攒了不少优势。

最重要的,是他本性高冷。

或许花泽类的人设,只是自闭,又渴望交心,他并不该高冷。

但是作为偶像剧,又有什么关系呢?没人知道花泽类该是什么样子,也没人在乎没人去对标。

顾诚把他演成什么样子,他就是什么样子。只要高冷,够酷,让小迷妹们尖叫,就够了。

柴智萍和蔡导看了一遍监视器,觉得虽然不是心目中那个花泽类,但吸睛效果很好。

拍完后的顾诚,也和言成旭一起,走过来看了一遍同步的数码回放。

2000年有数码摄像设备,但是清晰度、像素深度和胶片摄像相比都还有差距。而且存储介质也是一次性不可擦除的(刻盘),拍满一张就要换一张盘。

但因为胶片摄像存在无法拍好后立刻回放的问题,需要洗出来才能看。所以很多剧组也会放个数码摄像机的在旁边一起拍,用于简单确认效果。

顾诚看了一遍数码版的粗略回放,顿时皱起了眉头。

“你们拍电视剧,都不用给摄像师运镜本的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