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1、第 51 章(1 / 2)

王浮让和乐楼的行菜平时多注意点民间轶闻故事, 搜集起来, 让王方和王瑜用简单易懂的语言进行再创作, 甚至引入日常用语,

故事情节上则讲究一波三折,力求“文似看山不喜平”。另外邀请了几位益州城有名的文人士子撰稿, 不要什么策论, 也不要名著的注解,

只要像传奇话本那样的故事,或者游记,他们虽然对这个要求感到奇怪, 却也不为难,三天之后, 十几篇优秀文稿就落在了王浮的案头。

另外,

她本人撰写了这个世界的第一篇登报广告和第一篇招聘启事。广告是给和乐楼做的,启事则是约稿,登在头版头条,十分醒目。中缝里她添加了一些小广告,都是王家和程家自己的铺子,底下还留了招商信息,

另外的部分就是他们精心挑选出来的文稿和一些朝廷邸报上无关紧要的消息了。

这份报纸被命名为《和乐小报》,在当年的十二月初正式面世,第一批投放在和乐楼, 任由上门吃饭的顾客随便带走。

起初并没有人在意这个新出的事物,但有些人在排队和等菜的时候无聊,

见楼中有个行菜的小子提着一篮子类似书籍的东西游走,也不叫卖,就起了好奇心,把他叫过来询问,得知这份叫做“报纸”的东西是免费赠送的,怀着不要白不要的心理拿了一份,坐在店里看了起来,这一看不要紧,看入了迷,差点忘了自己本来是来吃饭的。

时人对文字很有敬畏心,虽说宋代的城市居民教育水平有所提高,但也不是人人识字的,有些人虽不识字,但若捡着只字片语的纸张,也会拿回家收着,出于这样的心理,很多人都拿了《和乐小报》回家,或自己看,或给家中识字的人看。在这份报纸中,有识之士看到的却是另一个东西。

标点符号。

变形的标点符号。

王浮自己就对没有标点符号的古文十分头疼,她自己的书都偷偷标了句读,起初王方还嫌她在书上乱写乱画,后来在她的讲解下知道了标点符号的应用,自己也用了起来。他发现标了标点符号的书更容易理解背诵了,看起来也不再是一团乱麻,令人头昏脑胀了。而且更妙的是,他发现句读由这样固定下来,夫子们就不必再跟学生逐句地解释断句,只需要将句子的意思和典故讲明白即可,讲课的效率也提高了。

王浮本来担心如果使用标点符号,人们会不会接受不了,但王方却说,最实用的东西能被最快地接受,如果这份小报没有什么特别之处,那些识字的人是不会注意到它的。王浮倒是惊讶了一下,这不就是“噱头”吗?上次她火锅店开张,用的就是“自带食物”的噱头,炒热话题,提高了火锅店的知名度,没想到王方这个文人能这么敏锐地感知到这一点。

因为标点符号的应用,这份小报更加容易读懂,就算是只有初级文化水平的人也能看得津津有味,大大降低了读书的门槛。而一些文人虽不屑于这份小报上的民间故事和吹嘘美食的文章,却对其中的标点符号十分感兴趣,纷纷在家研究。但他们却发现,这份《和乐小报》只在和乐楼免费赠送了三天,后来就消失不见了,问了和乐楼的掌柜,掌柜笑而不语,指了指对面书铺。

赵家书籍铺。时下最朴实和普遍的书铺名称,有的书铺前面还带了地址,但他家没带。

走进这个原本籍籍无名不知何时改头换面了的赵家书籍铺,人们发现,这个铺子里的书籍最大的特征就是少,但他家的书都有标点句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