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5、第 65 章(2 / 2)

山脚下有几间屋子,是这里最好的房屋,专为主人家来巡视时居住,王浮就在这里接见了庄子上的佃农们。

小小的屋子里塞满了人,弥漫着奇怪的味道,王浮却毫不在意,农人们挤挤攘攘,想看看王浮的样子,尤其是那些小孩子,似乎都很羡慕白皙可爱的王浮,盯着她的裙子不挪眼。

“这是孙前山,这是孙细河,这是孙大水,这是……”董阿大一一介绍着佃农中的户主,那些人就听着他的话依次上前拱手行礼,王浮认过了人,喝了一口庄子上的粗茶,清了清嗓子,便道:“今日来也没什么大事,只是看看庄上的情况,大家不必拘束,只把我当做寻常晚辈,唠唠家常吧。”说着就从荷包里掏出一把麦芽糖,招呼那些躲在人群中的小孩过去。

小孩子们虽馋,却也知道先看父母的脸色,见父母没有不同意,一两个胆子大的孩子就先走了出去,到王浮手心拿糖吃。大家见王浮一直态度和蔼,没有半丝不悦,这才真信了她,放松了下来,于是所有的孩子都跑过来拿糖吃,先前那个扔了香椿芽给王浮的孩子最后才挤过来,王浮把荷包连同最后的糖全都给了他,还拍了拍他的肩膀,笑着说:“多谢你的香椿芽。”

那孩子受宠若惊,像小兔子一般蹦了出去,躲到了他爹爹的身后。

“十娘子,去年董管事已经同我们说过了,今年要种的东西我们也准备好了,这两天就要开工,您还有什么别的指示吗?”

“明日你们派个人带我去田里看看,今日就先这样吧,你们回去吃饭休息吧。”

“娘子,去我家吃饭吧!”有个胆大的大婶越过一众男人站出来,邀请王浮去她家吃饭,“这里什么菜都没有,冷锅冷灶的,我们家大棚里的菜还没吃完,娘子去我们家吃吧!”

音娘悄悄对王浮说:“这是孙前山的娘子,他们家是佃农里生活条件最好的一户,上等的水田一半都佃给他们家了。”

王浮看着大婶期待的目光,点了点头:“那就叨扰婶娘了!”

大婶就领着王浮和音娘夫妻去他们家,一路上还和王浮攀谈。王浮因此得知她姓方,人称“方三娘”,有两个儿子,家里有两个老人,丈夫还有一个弟弟未娶妻所以没有分家。其实相较于别的地方一大家子不分家的传统,王家这个庄子已经算是小门小户的典范了,他们这些姓孙的佃农都是有血缘关系的,是未出五服的亲戚,只因为家里太穷,所以分开来过,各自养活各自的儿女父母,免得出现家产纠纷。

到了孙家,眼前出现一个三进的农家小院,门口种着一棵枣树,绿茵茵的冒着嫩叶芽儿,给这个黄泥砖建造的小院增添了一丝生机。方三娘把他们带进屋子里,请王浮坐下喝茶,自己就去厨房忙活了。王浮看着几乎算是“家徒四壁”的孙家,对音娘说的“他们家是这里条件最好的人家”有了更深刻的认知。

王浮正和音娘说着话,外头走进来一个扛着锄头的年轻人,大概一米八左右,在这个时代已经非常罕见了,只是有点黑瘦。见到衣着服饰完全与村中人格格不入的王浮三人,他愣了愣,把锄头挂到门后的横杠上,拍了拍身上的尘土,一言不发地往厨房去了。

董阿大对王浮说:“这是孙前山的弟弟孙小树,他是个哑巴,娘子勿怪他失礼。”

王浮点点头,侧身问音娘:“不到庄上来,我还不知他们过的是这样的日子,难道这方圆百里的人家都是这样过活的吗?”王浮之前只是有所耳闻,可现在看到的比她想象的还要差很多,原来她曾经去过的苏轼老家还算好的。

“去年蔬菜大棚丰收,他们家这才还清了欠债,如今日子也算是有个奔头了,娘子,世上的人都是这样过活的,没有一个人活着是容易的。”

是啊,又有谁是容易的呢?只不过他们尤其艰难罢了。

王浮心中一片酸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