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0、第 80 章(1 / 2)

按照以往经验, 就算吐蕃人能够聚集起一支战斗力不弱的军队, 他们也不会狂妄到来攻打益州府。毕竟攻城跟打草谷是完全不一样的,

一个是战机、战力与后勤的联动, 一个是打完就跑,根本不用考虑后果。

所以说这件事并不会影响到王家过年, 只有一个副作用, 愈演愈烈的谣言激化了本就尖锐的双方矛盾,

边境的所有榷场都关闭了,周知府还下令不许民间私自交易,鼓励互相举报, 各地的大牢已经关了不少铤而走险的小商人了。

吐蕃人也着急,他们不产盐, 也不会耕织,

吃的粮食和盐,用的绫罗绸缎,全都是从宋人这里买或者抢去的。尤其四川也是食盐的一大产区,每年产出大量井盐,虽然大部分被官府控制,但总有漏网之鱼。

长期只吃肉食的游牧民族需要食盐, 可以说,为了食盐他们连命都可以不要。宋人不肯卖盐给他们,他们只好越过西夏向辽国人买盐,

这时人们才发现,辽国的食盐物美价廉, 比宋人的盐好得多。

时下食盐生产售卖全都是由朝廷控制,食盐专卖分为两种类型:一种是官府全包型,生产、运输、批发、零售全都由官府严格控制,这种模式缺乏竞争,因此售卖官盐的人有恃无恐,服务态度极差;另一种是官商结合型,官府名下的盐池、盐场把食盐生产出来,批发给行商,行商运输到各地批发给坐商,坐商零售给百姓,行商和坐商都需要从官府获得特许经营权。这两种模式都是建立在官府对盐工的剥削之上,内陆地区产井盐,沿海地区建盐池和盐场,附近的农民全都被强行变成盐工,免除农业税,发给口粮和工资,“人给米日二升,岁给户钱四万”,工人价格之低廉,食盐售价之高昂,都让人难以想象。

就像王家自己吃的盐,买回来还要自己淘洗、沉淀、晾晒一遍,更别说很多人家吃的都是混着砂砾的盐,还有的人,吃不起盐,只能买盐布,就是沾点盐味的碎布,煮菜的时候连着布一起煮。所以说,世人的艰难,往往都是上位者看不到也想象不到的。

关于辽国廉价盐的讨论越来越多,民间甚至有些人打算去辽国购盐回来贩卖。与辽国交界的几个州都抓着不少偷渡食盐的,按照律法全都处死了,却还是禁不了私盐买卖。听说仁宗为此还在朝堂上发了怒,然而皇帝的一次发怒并不能影响什么,最多是相关官员被贬谪一通,去地方上溜个弯,盐铁专卖的政策是不会改的,还要高薪养着一个差事三四五六七人待岗的朝廷命官呢。

对于周知府来说,这可能不是什么好事。大宋和辽国边境又开始打仗,仁宗无暇顾及地方上这么一个“小事”,但他轻信谣言在城门楼上造的瞭望台还立在那呢,最新建筑材料——水泥制造,保管坚固,想拆都拆不了。城门楼外躺着衣衫褴褛的流民,大牢里也关满了倒卖私盐的小商贩,和因为不满税役过重而趁机暴动作乱的百姓,一片混乱的益州府,处处都显示着他这个知府的不称职。

快过年的时候,上面的旨意终于下来了,周知府迁邕州知州,因为邕州在岭南瘴疠之地,自然条件恶劣,知邕州殊为不易,他这算是贬职了。成都府不可一日无知府,但时值新春佳节,就算派朝廷官员来接任,也得让人过了年再上任,于是暂且让梁通判权知成都府,过年后自有新官上任。

周知府失势,他那个随意打人的侄子边青也缩在家里不敢出来,王浮花钱请他的狐朋狗友把他约出来,让李书文找了一群地痞无赖,埋伏在边青的必经之路上,麻袋一蒙,将他也揍了个鼻青脸肿,没有一两个月下不来床。边青往日与人结怨太多,哪里知道自己被谁打了,想到如今的局势,他只能打落牙和血吞,只盼着这个年赶快过去,回到东京找他爹撑腰。

王琨受伤的事最终还是被祖父母知道了,祖母哭了几回,却又打起精神来照顾他,反而是宋氏这个正经做娘的,只带着冬郎关在自己房里不出来。祖母也不给她留脸面,当着王泊和王琨兄弟几人的面,将她的过错一一数落了出来。

“天底下就没有她这样清闲的媳妇!虽然不是长媳,但自家官人好歹是做官的,下面一溜孩子等着教养,等着她安排婚事。往日我顾念她身体不好,让大郎媳妇多多担待,她操持家务,教养子女,样样都做得无可挑剔,当得住长媳的名头。二郎,为娘且问你,对你们兄弟三个,我可有半分偏心?对待你们的娘子,我可有半分寻常婆婆的刁难?”

王泊被他娘说得面红耳赤,脖子缩进镶毛皮的衣领,十分恭敬地向他娘行了个大礼:“阿娘与大嫂掌管内院,让儿子没了后顾之忧,且孩子们都是在阿娘膝下长成的,我与宋氏也没有多花心思,实在愧疚,娘子她年少时与我患难与共,生养了几个好孩子,我实在是顾念她的身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