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8、第 88 章(1 / 2)

关于王浮的讨论算是告一段落, 晚上苏轼和苏辙一起回房睡觉的时候, 苏辙问道:“十娘怎么没写信给我?”

苏轼神色促狭, 捉弄他:“等你把字练好了, 她就会给你写信了。”

“二哥你的字也不如何。”

“对啊,不如何, 为兄我还要再练上六十年才堪称大成。同叔啊, 你吃这种干醋, 还不如明日早早起床练字,你看我的洗墨池,颜色比你的深多了,

我用坏的笔也有十大匣了,你还是脚踏实地, 勤奋练习吧!”

“二哥,

你比我大三岁,洗墨池颜色深不是理所应当的吗?况且你天天抄书,用坏的笔多也不稀奇。十娘不给我写信,肯定因为你是兄长,她的信定是给我们两个人的,以后十娘来信,

你可不能避着我偷偷看了。”

苏轼倒是好奇:“在府城的时候也没见你对十娘如此殷勤,这一回来,你倒是想起她来了, 跟二哥说说,这是为何?”

苏辙也说不上来,

先前他不怎么注意王浮,但今天的事让他意识到,十娘与他同年,甚至比他还小,却是一个有主见有行动力的人,这让他觉得很有意思。其实苏家三个男人都是桀骜不驯的性子,只不过他看起来更加圆融敦和,实际上他心里也不一定看得起那些庸碌无为之辈,有才气的人大抵如此,若棱角被磨平,那也就不是天才了,泯然众人而已。

最后苏轼还是把十娘给他的信给苏辙看了,他们兄弟俩一向关系好,苏轼对苏辙,虽常有挤兑,却也是有求必应的。他们俩都给王浮写了回信,装在同一个信封里。

第二天一大早,苏轼和苏辙照常起得很早,在院子里热身运动,打了一套养生保健的五禽戏,回头就看见苏洵站在廊下,面带微笑地看着他们。

“读书人也需要健壮的体格,不然入了贡院,也熬不过几天的考试。你们能够早睡早起,坚持练拳,爹爹十分欣慰。”

疾病夺走了苏洵的不少亲人,他对养生也颇有心得,后来的苏轼苏辙兄弟俩也是如此,他们还在信中讨论过各自如何养生,苏轼梳头发要梳一百下的理论,可谓是流传千古。

但近来苏洵实在是食欲不佳,吃不下饭,苏轼看了心疼,有时也会亲自下厨,做一些或松软或酥脆的点心,直把全家人的眼珠子都吓掉了。苏轼还是以尽孝的名义,才能躲过程氏的盘问。

苏洵检查了两个儿子的学习情况,突然发现他们在算学上已经青出于蓝而胜于蓝了。游学各方,他也看到了《和乐小报》,对其主人十分敬佩,没想到不久之后就收到了娘子的来信,说自己两个儿子都在府城新拜了老师,正是《和乐小报》上的纪远纪先生。

苏洵对儿子的老师很好奇,但他现在还不能前去拜访纪远,因为父亲离世,苏洵决定从纱縠巷搬回乡下老家,结庐而居,为父亲守孝。

处理完家中琐事,苏家人就搬回了乡下,不久之后,辞官归家的苏涣也拖家带口地回来了,两家人相聚,眼泪汪汪,泣不成声。

苏涣常年在外奔波,患有极严重的风湿病,而苏洵为父母选择的墓地在山脚泉眼旁,寒气较重,他们临时建造的房子地基低矮,常有渗水。苏轼想起王浮精于工程建造,手下有一支技艺高超的工程队,便觍着脸皮写信请王浮帮忙。

王浮得了信,派董阿大带着工匠和水泥去眉山帮忙,几日时间便建造起两座小院,虽然外形看着有些怪异,但内里乾坤极妙,苏洵赞不绝口,不过,苏家全家都以为董阿大是王方和赵氏派来帮忙的,不曾想到王浮身上。

苏洵要为父亲守孝三年,其实是二十七个月,而苏轼兄弟俩应该为祖父守孝一年,在此期间,苏洵接手了两个儿子的教育问题。苏洵屡试不第,不是因为他才华不足,而是他的文章风格不符合科举要求,他在科举上还有一个短板,那就是作诗。苏洵的文章语言古朴雄奇、凝炼隽永,与时下科举风行的骈文格格不入,待到欧阳修知贡举,将辞藻华丽空无一物的骈文、生僻晦涩仿写古文的太学体文章一一黜落,提倡平实通达的文风,大力推崇苏轼、苏辙、曾巩等人的文章,从此扭转了北宋文坛的风格,留下来不少千古篇章。若苏洵晚生几年,与自己的儿子同届,想必不会有考不中的忧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