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1、第 91 章(1 / 2)

十二月, 益州府连天大雪纷飞, 四野一片茫茫, 郊外流民激增, 李伯昭急成了热锅上的蚂蚁,正和梁通判商量着开仓放粮, 请求城内富户施粥。这一日,

两人正在城门口视察施粥工作, 却见远处一辆造型怪异的马车飞驰而来,马车上挂着的铜铃“叮铃”作响,本来哄乱不已的流民一下子安静下来, 乖乖地排了队。

马车上跳下来一个人,李伯昭正想说这人的身影有点熟悉, 就见来人摘下了遮住耳鼻的毡帽,

向他们行礼:“知府大人,通判大人,在下林舟,代主人向两位大人问好。”

“原来是林舟啊!子源兄近来可好啊?纪先生身体如何?”

“劳知府大人记挂,大官人一切安好,纪先生畏寒,

已经搬到暖房去住了。”“暖房”原来是王浮设计的花房,使用了尚未成形的“玻璃”——或许叫“琉璃”更合适,冬天种些珍奇花卉, 也算是附庸风雅一下,纪远看见了,

进去感受了一下,就赖着不走了,于是就改成了半书房半卧室,用屏风窗帘隔断。过了几天,王浮发现,不光是王方、王瑾等人,就连她的祖父祖母都常常去暖房小坐,跟纪远凑在一起下棋。好好的暖房,就变成了全家娱乐休闲的场所。

“你们家真会享受,唉,咱们在城中,柴火和蜂窝煤都不太能买得到了。”梁通判感叹着,他也是挺倒霉的,他在益州已经三年多,本来今年的磨勘,益州府作为人口并不算多的州府,赋税却力压某些大的州府,位居第二。他老丈人都说了,他的下一个任职地很可能是富庶或枢纽之地,这还没等来新的通判,益州府就大雪封城,四处交通不便,并且开始出现大批流民。因他还在任上,没有交接公事,必须要协助李伯昭处理好这件事。

“若大人有需要,小人过两日便送些上门去。”林舟在王家的自主权很大,更何况,跟着王家,他们林家已经积攒了很大一份家业,这些都是小事。

“不必不必——我只是随口说说。对了,你风雪进城,所为何事啊?”

林舟还没来得及说话,跟着他的李书文就等不及了,在一边吆喝起来:“今日招工一百名,工钱一百文一天,包一顿吃喝,各家出一个青壮,五日内来过的就不要来了!如有全家老幼妇孺者,可到我这里备案,尽力安排别的工作,工钱八十文一天。”

“一百文一天?!”李伯昭一下子尖叫起来,拉住林舟:“这小子不是疯了吧?就是平日里,也没有这样高的工钱,他们如今饥寒交加,哪里有什么力气?你们家若是想赈灾,不如架棚施粥。”

“大人!大人!你可不要胡说!我们有的是力气!”见李伯昭想要阻止林舟,流民中的一些年轻人大着胆子喊了起来。一个人走出人群说:“前几日我就去过,实打实的一百大钱,我一家七口,全仰赖这一百大钱才又捱过了这几天,算算到今天也有六日了,期间我可是守规矩得很,从没报过名,这次我要报名!”

“我也要报名!上回我没报上!”

“你个老八,一个人吃饱全家不愁,你凑什么热闹?!”李书文点了人群中跳得最凶的一个大汉,其他人都哈哈大笑,对他的话丝毫不感到奇怪,几个年轻人还凑上去跟李书文打闹,看起来关系很好。

林舟背着手站在李伯昭和梁通判身后,一脸和煦的微笑,流民中年纪比较大的人就与他搭话,态度恭谨平和,比刚开始见到李伯昭还好。

李书文虽然跟人打闹,手下的笔却没停,他用的笔也很奇怪,看起来就是一根茅杆,手上一本硬纸册子,画满了格子,李伯昭凑过去看,上面简单地按户记载了这群流民的情况,家有几口,青壮、老幼妇孺几个,有的后面还会有“缺衣被”、“风寒”、“腿伤”等等备注。

“他们难道都不会虚报吗?”

“用人不疑,疑人不用。大官人说,救灾就是救急,先让人活下来,再去追究其他。”事实上,不说他们这些流民基本来自同一个地方,互相认识,总有人红眼病告发虚报者,就算他们虚报了,得到了一天的工作,或者好运气,次次都能得到工作,但只要他们还想在益州府这地界混,就不能得罪王家。

李书文做这事非常熟练,一边跟人交谈,在册子上写字,一边回答李伯昭的问话。他天生就聪明,进了王家,用了十二万分的努力学习,很快就能把一本账本盘得飞起。再加上他出身市井,本身就擅长和人打交道,赵氏都说他是天生的管家,对他极为器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