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节(1 / 2)

楚章辨认了一下方向,向着大魏所在的东方一步一步蹒跚而去。

******

邵天衡在床榻上睁开眼睛,从鬼王那具单手能拔山的躯体中骤然掉入喘气都困难的身体里,令他甫一睁眼便是一阵撕心裂肺的狂咳。

他艰难地坐起来,披上外衣,帐外的护卫听到了动静,但碍于他的命令都不敢进来,邵天衡喘匀了气,慢吞吞地站起来走出去。

“殿下。”

守在帷外的护卫立即上来禀报:“城外北戎人有了动静。”

邵天衡侧过脸:“什么动静?”

和邵天衡一起缩减口粮被饿了近半个月的侍卫面有菜色,但还是肩背挺拔,声音中气十足:“城门上观望的士卒说,凌晨时分有一骑从草原而来,直入北戎中军大帐,之后北戎军队就开始收缩,像是要拔营。”

邵天衡心里明镜似的,应该是楚章杀了北戎王的事情传过来了,领兵的左贤王本来是板上钉钉的下一任北戎王,但是王庭里还有个和他血缘同出一脉的亲叔叔右贤王呢!

他要是晚上一步,说不定这个板上钉钉的北戎王就拔了钉子原地起飞了。

摸清楚了其中的道道,邵天衡下令紧闭常州城门,任由北戎拔营撤退,不许追击。

事实上他就是想追击也追击不了,被饿了一段时日,城中士卒都没这个心力和强壮的北戎人对战。

邵天衡被扶着走上常州城墙,见浩如烟云的北戎营帐连绵而去,北戎大军有序反转撤退,留下殿后的军队仍对着常州城虎视眈眈。

得知北戎撤退,常州城中一片沸腾的欢喜,所有人都以为自己必死无疑,谁知竟然捡回了一条命,顿时狂喜不能自抑,嘴里疯狂地喊着各路神仙的名字喃喃道谢。

坐在帐子里听着外面一波一波涌起的喊声,两颊瘦了一圈的邵天桓眯起眼睛,北戎撤退了?

他想了想,摊开一张白鹿纸,笔尖饱蘸浓墨,在纸上悬停了一下,终于下定决心,运笔如飞。

“父皇亲启:

“儿至常州当日,即被皇兄囚于帐中,同行者皆分囚各地不得出,儿胆战心惊,夜不能寐,视皇兄言行,恐有不臣之意。然军中上下皆言粮草被劫,北戎围城,此举是为避免一军有二主,乃稳定军心之非常计,儿臣却未见北戎攻城,今晨又言北戎撤兵,言语反复,如同儿戏。

“儿臣思前想后,北戎断然不至如此愚蠢,皇兄亦非禄蠹,为何会有如此异常举动?……”

他的信通篇都是困惑之语,却满是诱导,就差对魏帝直说“太子和北戎勾搭成奸了!这是他们演的一场戏!就是不想把兵符还给你!太子要谋反!”

洋洋洒洒一封信写完,邵天桓在后面加盖自己的皇子印鉴,将信封口,站起来:“来人。”

北戎撤退,常州城解禁,数匹军马携带着战报,与混杂在其中的皇子信使一起,奔驰向京师的方向。

邵天衡不知道那个面善心毒的傻子弟弟干了什么,他整理好军务,毫无留恋地将一应符信往邵天桓手里一塞,一身轻松地踏上了回京的路。

——至于楚章?

他特意将楚章捞出来后放到了北戎警戒最松散的那个岸边,要是这样还回不来,那这个气运之子就该改个名叫倒霉之子了。

马车行驶了三日,才到半路,京师来的信就雪片般堆积在了邵天衡的案头,大部分都是幕僚和亲信写来的,常州被封,这些信积在驿站里进不来,到今天才送到邵天衡手中。

邵天衡随手打开一封信,是他昔日同窗,现翰林院副掌院燕凭栏写来的,信中除却一些问候语,还提到了燕家本宗掌权人又老树结果,两月前新得了个小儿子,提醒邵天衡记得随礼。

视线在这行字上顿了顿,邵天衡想起这个老树结果的掌权人好像已经有了个长子,叫什么来着……燕卓?似乎和楚章关系不错。

本来没打算回信的,想到这里,邵天衡铺开洒金宣,还是决定给燕凭栏回个信。

礼物……还是送一副棋吧,与兆错同时雕琢出来的双生子,一直被藏在库房里只用过几次的无纠,用做贺礼倒刚刚好……

一边漫不经心地想着,一边笔走龙蛇回信,正写到最后一句,前方忽然传来了隐隐如闷雷的马蹄声。

听声音,来的也是大魏军队。

邵天衡搁下笔,敲了敲马车壁。

车外随行的护卫会意,迎上前去问话,甫一打照面,连声音都没发出,对面领头者已经先一步问道:“可是护送太子回京的车队?”

护卫亮出东宫腰牌:“正是太子车队,尔等有何要务?”

来人看了眼腰牌,仿佛确认了什么一样,顿时翻脸,马鞭朝前一指,厉声喝道:“拿下!”

这变故来得突如其然,邵天衡回京只带了几队随行护卫,人数寥寥,对上兵强马壮的数百人,不出一刻钟就被尽数擒拿。

在护卫们目眦欲裂的凶狠神情中,身披甲胄的将官翻身下马,大步流星走到从头到尾都没有丝毫动静的马车前,抱拳拱手:“太子殿下!末将奉陛下手谕,前来迎接殿下回宫!”

车厢里传来几声极轻的咳嗽,冲淡冷静的声音幽幽响起:“你们的迎接,就是不加解释,捆缚孤的侍卫?怎么,是不是连孤也要一同束手就擒?”

将官声音中气十足:“这是陛下的旨意,殿下身旁无需太多闲杂人等,至于这些护卫,殿下请放心,末将不会伤他们分毫。”

邵天衡看着桌上这封未写完的信,拿起印鉴盖在末尾,吹干了上面的残墨,神情不悲不喜:“是么,那便启程吧。”

法则凑到他耳边:“魏帝老头子要对你下手了诶。”

天道深有同感:“是啊,说实话,他那个性格,能忍邵天衡这么久,已经很出乎我的意料了。”

魏帝和邵天衡是截然相反的两种人,一个嫉贤妒能,一个虚怀若谷,一个生性多疑,一个仁厚贤德,一个将全部的脑子都用在了享乐和猜忌上,一个则心心念念为国为民谋福祉。

魏帝当然知道自己的太子在朝野多有名望,也清楚他的才能有多惊艳,他就像是一把开了刃的长刀,日日夜夜悬挂在魏帝头顶,让他吃不香睡不好,万一太子想谋逆?万一大臣们想要个贤德君主?万一……

充满猜疑的心让他看谁都觉得是邵天衡插在他身旁的棋子,对邵天衡的恐惧简直让他把对方给妖魔化了。

但一直以来太子的低调和顺从都让他找不到发泄的点,这个岌岌可危的平衡就这样扯在钢丝两端。

终于,这次邵天衡的抗旨未归和十万大军的重量一把扯断了魏帝心里最后的犹疑,邵天桓的信只不过是为这把火添了油。

于是在一个平平无奇的深秋午后,数百名甲胄齐全的兵士严密地围绕着一架马车,像是押解着什么人犯一样,在百姓们好奇的眼神中,走向了诏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