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08章 利民还是害民(1 / 2)

刑宋 沐轶 1758 字 2个月前

而全国推行时间还并不长。当时在川蜀推行的时候,就已经出现了一些问题。但卓然没有太过关心,所以没有更多的询问这方面的事。

现在听这汉子说的,不由得心头一惊。忙问他:“你是说王安石的变法败了你的家吗,这从何说起?”

那汉子紧张的望着卓然,欲言又止。

卓然说道:“没关系,本官不会因为你说抱怨变法就对你怎么样的。我也需要了解变法的真正情况,如果真是有不妥当的地方,要及时进行纠正。”

“我会向官家进言的。毕竟变法的主要目的是国富民强,总不能成了害民,那就不好了。所以你们受了什么苦,现在跟我说。”

那汉子似乎也是头脑简单之人,没有更多的花花肠子。一听这话,深吸了一口气。便说道:“好,反正说实话,我心头憋了一肚子火,也想找地方说说。老爷,你既然这么说了,那我就告诉你。——我们家原来在村里算得上小康,虽然比不得那些大财主,但也是过得去。”

“刚才我跟你说过,我家先前的境况不错,根本不需要我们下地做活。家里有长工,还有两个丫头。可是王安石来了,搞什么青苗法,说是两分利,可我们家根本不需要去衙门借钱,衙门却非要我们借。”

“而且还把我们家跟村里一个很穷的人家绑在一起,说两个一块借。如果说他家还不起,就由我家还。——他家肯定还不起的,经常出去要饭的。凭什么我们家要替他家还账?”

“可是这些道理没地方说去,村正凶神恶煞,衙门根本进都进不去。钱到不了我们的手,都被那家人拿走了。这还是开始,第二年那家人甚至也拿不到钱。可是到了秋收,要我们交租子的时候把两份的利钱也要交上。”

“我说凭什么?我们连钱都没见到。衙门都没有给钱给我们,我们干嘛要交利钱?我们都没有用衙门的钱呀!可是收租子的捕快哪管那些,他们说有什么话去找官老爷说去,他们管不着。他们的责任就是收租。”

“上头说了,两份利一起收。不收就强行开仓挑谷子,牵猪宰羊,什么值钱拿什么,简直跟抢一样。我就跑去衙门,可是根本见不到官老爷,乱棍把我打出来了。像我这样到衙门去喊冤的,可不止一个。”

“我们村好几个,家境也跟我差不多的。结果几年下来,都穷了。后来听说王安石到京城当宰相了,开始我们还觉得可能有望停止这要人命的青苗法。”

“结果变本加厉更厉害了,一直持续。这样几年下来,我们家也成了穷光蛋。别说丫鬟仆从了,连自己都养不活了,地也卖了,就是为了交租子。你说这日子还有什么过的?”

卓然心头一阵阵发凉,心想怎么会这样?虽然在川蜀的时候,他也听王安石说过,有些地方的执行出现了偏差。地方官没有按照他的改革意图在推行,随意的变更,他一直在纠偏。但是想必这汉子所在的村子没有得到纠正。

卓然知道王安石的青苗法是怎么回事,实际上,这个方法在设计之初是很有道理,而且应该是很有成效的,如果得到严格执行的话。

设计的初衷是考虑到农民在青黄不接的时候,可以从官府贷款来买种子。而到了秋收赚了钱,加上税赋,以两分利,也就是百分之二十的比例交租。这个比例现在看着是比较高,而在当时,比农民向那些大户人家借钱买种子要低得多。因为一般像大户人家借钱,那都是五分六分的利,秋收要交一半的粮食来做租子。

所以王安石的这个设计,一方面大大减轻了需要在青黄不接的时候得到贷款的这些穷苦农民的大问题,同时国家把钱借给百姓,秋收又能收回两分利,这可是一笔好买卖,国家的国库自然就因此得到了充实。这样对百姓对于国家都是很好的。

却没想到好经被歪嘴念歪了。当年王安石在小地方实施的时候,因为范围小,他可以直接督导实施,确保他的政策政令畅通不走样,所以效果很好。穷苦老百姓最欢迎,这给了他很大的信心。

可是推行到了川蜀的时候,地方大了,他照顾不到那么多了,就出现了问题。那些贪官污吏盘剥百姓,擅自改变他的改革内容。就拿青苗法来说,本来向衙门在青黄不接的时候贷款是自愿的。可是到了这些贪官污吏手里就成了强迫的。

而且有额度的限制,必须贷这么多,不贷不行。而实际上因为这些贷款的钱是来自于当地官府,而有些地方官府是很穷的,拿不出这些钱。但是他们有打手,即便没把钱贷给老百姓,到秋天仍然要加两分利收。其实相当于变相的增加了税赋,自然也就成了盘剥百姓的手段了。

有的地方官府还变本加厉,把两分利提高到了四五分,翻了一倍。为了保证秋天能收回这一半的利钱,把村里的大户跟穷苦的人家绑在一起,形成共同借贷。由富足的家替穷苦的家作担保,还不了,就让富足的家来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