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烈大笑,策马上前,提着战刀,道:“你既然想死,老子就送你一程!”
田予伸手一指:“来将何人,本将棒下不杀无名之鬼。”
“老子是王烈!”
话音未落,王烈已然冲了出去,一句话迎风而去:“在阎王爷那里报到的时候,你可别忘了爷爷的名字!”
说着,手起刀落,田予连人带马被劈成了四段,就连那狼牙棒也咔嚓一声断为两截,完全就不是一个层次的对决,田予最多也就大地六级,而王烈已然是星空一阶巅峰的境界,全力一刀下去,焉有活命的道理。
城上,田荣吓得倒吸冷气:“那贼厮恁地厉害,谁与我再去迎战,杀了那个叫王烈的贼子!”
又一人奋然道:“末将黄岩,愿为君上一战!”
“去吧,有黄岩将军出马,必能斩杀敌将!”
……
黄岩冲下城,骑乘黑色骏马,王烈看得直咧嘴:“真是好马,杀掉可惜了,那老子就不用刀好了!”
说着,王烈挥舞了一下铁拳,星空力萦绕在周围。
黄岩大怒,擎着长枪猛冲:“贼子休要狂妄,看爷爷戳你一千个窟窿!”
王烈哈哈大笑,威压降临,黄岩的速度顿时锐减,王烈挥舞重拳,拳头上带着敦厚的土石之力,猛然轰出!
“噗!”
一声闷响,拳去如流星裂空,一下子洞穿了黄岩的胸口,连同甲胄一起轰碎,肋骨碎裂的声音响成一片,那黄岩的身体犹如棉絮一般坠地,黑色战马却被王烈一把牵住,爱不释手道:“良驹啊!”
……
城上,一众田荣部卒目瞪口呆,面对着王烈这个煞神,谁还敢下城去挑战?
田荣脸上的肥肉抽搐了一下,大声喝道:“快点,紧闭城门,弓箭手、擂石滚木准备,给我守住城池!”
“吱呀……”
城门缓缓闭合。
叶扬却忍不住了,飘然落马,身后青魂剑“铿”一声自行出鞘,以气御剑之下,剑势如火,猛然化为一条长龙飞向了大门处!
“轰!”
沉重的铁门硬生生被轰碎,火焰吞噬了数十名士卒,惨叫声连成一片。
……
叶扬纵身半空中,脚下凝聚八卦阵法,恍若天神,怒道:“再说一次,再执迷不悟者,跟田荣一样,杀无赦!”
“噗噗噗……”
城上,十数名将领纷纷对着叶扬下跪:“齐王殿下,我们……我们是受了田荣的蛊惑,求您网开一面吧!”
十二遗物 第三百零一章 烧毁栈道
本章字数:2696
城上归降声连成一片,整个胶东郡的士卒看到了叶扬拥有如此毁天灭地的能力之后,一个个将其惊为天人,哪还敢抵死相抗?城墙上,跪倒一片,人人高呼道:“我等愿意永远效忠新齐王!”
田荣脸色煞白,脸上的赘肉不住的颤抖,怒不可遏,飞起一脚踢在了旁边一名跪倒的战将身上,大喝道:“该死的泼才,尔等昔日如何对我效忠,今天居然反戈相向,你们这些吃里扒外的东西,枉为人世!”
那战将勃然大怒,站起身,猛然抓住了田荣的脖颈领子,大喝道:“你这纨绔子弟,如何知道我们血战沙场只是为了保家卫国,如今齐国在子羽大人的治理下民丰富足,人人安居乐业,我等为何要跟你一起行暴政、戮人心?”
说着,这战将猛然擎起了腰间佩剑,大喝道:“今天,老子就宰了你这个祸国殃民的二世祖,为齐国百姓除一大害!”
剑锋冰寒,在夜空中掠过一丝寒意!
“咔嚓!”
鲜血狂涌,田荣肥胖的头颅猛然被斩落,鲜血狂喷数尺高,那臃肿的身体轰然倒在城墙上,一颗带血的头颅“啪”一声从城上坠落,滚落到了王烈的脚边。
伸手扬起田荣的头颅,王烈大喝道:“贼王已经授首,其余一干人等不追究责任,立刻开城门,迎接新齐王入城!”
顿时,城内兵丁士卒纷纷出城,跪拜于两边,一众守将手持胶东郡印绶符剑走了出来,高呼道:“齐王万岁!齐王万岁!”
叶扬颇有些不舒服,以往自己只是一个将领罢了,一直都是幕后主使者,今天骤然成了真正的王者,顿时觉得有些承受不了,这种喜悦似乎来得太快了,甚至,叶扬感觉不到太多的喜悦,更多的则是担忧,自己当了这个新齐王之后,如何保护好齐国、燕国的领土,强敌环视,项羽、章邯、彭越等人都不是什么善类,没有一个人不想鲸吞齐国肥沃的土地。
进了城池,留下几名龙战甲士担任城守,拥有大地九级的实力,已然可以震慑一座郡城了,并且,这些龙战甲士对叶扬一直忠心耿耿,隐龙殿带出来的子弟,这些年轻战士身负守护大地生灵的重任,无比的靠谱。
……
翌日,重回临淄城。
咸阳方向,送来了怀王钦赐的齐王斧钺、符节等等,并且,还赐予一千佳丽,并有三千工匠,携带大量金银来到临淄城,并有三个监工,根据怀王与项羽的意旨,要在临淄城大兴土木,建造齐王宫殿。
“殿下,这些监工与工匠、美女,如何处置?”王烈颇为头疼。
叶扬手持青魂剑,站在城上,笑道:“美女等一应收下,分别给予金银,发放她们回乡吧,若是无家可归,就让她们去往火神氏族,在叶家充当侍女,我叶家人丁不够兴旺,你也懂的……”
王烈咧咧嘴:“我懂!”
叶扬看了看王烈,又看了看不远处的张天河,笑道:“天河,我们在良城时你便是一个人,要不,让你挑几个美女,就地圆房了?”
张天河顿时一张粗犷的脸憋得通红:“子羽你小子休要打趣我,否则……否则让你尝尝刑天三怒的厉害!”
叶扬撇撇嘴:“好嘛,我一片好心被你当成驴肝肺……”
张天河笑了笑:“主要是,没有喜欢的,那些美女佳丽多是穷人家的儿女,多可怜,我怎么能趁人之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