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章(2 / 2)

军火帝国 深海带鱼 3191 字 20天前

第一批火炮试射的结果早已出来了,曹锟的回电是,大家都很满意。

看到这份很有暧昧意味的电报,陈安差点笑得茶水都喷出来,北洋新军用同样的钱买了更多的武器,更是塞足了某些人的钱袋,自然都很满意了。只是更要小心了,汉阳那批人连自己厂里的总办都敢炸,难保知道实情后,会派人到阶州来捣乱。

所有的大宗货物在昭化就卸下来了,雇了大批马车从陆路走,因为船帮的好手也不能保证那些体积过于庞大的家伙是不是可以安全到达碧口。

林玉山安排人手一路逢山辟路,逢水搭桥,慢慢地向着碧口挪动,他也没有什么好的办法,只好采用这种最笨的办法了。

付完了尼森伯姆的全部货款,又用了很多在后续设备运输上,林玉山的手头还是留下了不足五万两的银子,连这一批军火的本金都不足了,就没有兑换黄金,直接将银子解到了北方银行新建的金库内。

科瓦尔跑过来欣喜地迎接尼森伯姆,直接拉着去县城酒楼去了。另陈安意想不到的是尹维俊居然随着船队来到了甘肃。

看着英姿飒爽的尹维俊,旁边难得出现一丝腼腆的林玉山,陈安飞快地眨眨眼,真想说一声果然是一物降一物呀。林月儿见到维俊来了,大喜过望,扔下一份财务报告,就拉着小姑娘去逛陈家庄了,林玉山厚着脸皮跟在了后面。

捡起报告一看,陈安汗颜,幸好是尹维俊来了,否则又要被月儿骂一通了。

连续几笔军火出去,整个集团的财务已经赫然变成了负债近三十万两,而留存在北方银行甘肃分行金库的银子,即使加上林玉山新解来的也不过七万两罢了,万一年底发生挤兑就要死翘翘了。

也是,如果开办北方银行的十多万两银子解回来,尼森伯姆的货款欠一点,就有近二十万两银子是可以填补亏空的,但是当时是必需的。陈安只好决定,至少半年之内公司扩张的步伐要停下来了,毕竟年底还有将近六万两银子要一次性支付出去。

直接发了一个电报给上海,通知克劳泽在赵四押运第三批军火交接后,赶紧将银子押回来好了,陈安想了想还是稳妥点。要兑换如此大批量的黄金,必然耗费时日,来不及的。

看了北方工业公司的建设情况后,尼森伯姆倒是对公司的发展深有信心,再一次向陈安提出了入股银行或者公司的建议。

陈安毫不犹豫的否决了。

尼森伯姆大声争辩,“不懂得融资的公司,发展是很慢的。而且,不给予员工股份分红的老板,是无法调动员工的积极性的。”

陈安不为所动,慢条斯理地回答,“我钱已经够多了,慢一点怕什么。中国不是欧洲,员工想法多了,老板就不高兴了。”

尼森伯姆无语。

倒是小姑娘尹维俊居然是真的带有任务来的,而不是让林玉山拐来的,让陈安大吃一惊。

“你不是说可以提供军火吗?”尹维俊不客气地问道。

陈安连忙点头应是,差点把这事忘了。

尹维俊快人快语,“我问玉山到上海干嘛,他又始终不告诉我,问他那个军火协议的事,居然叫我跟他来一趟甘肃,这是什么事呀。”

陈安眼睛顿时睁得大大的,林玉山叫你来,你就来了,当心他把你给卖到林家当媳妇,当然只是在心里说说,哪敢说出口呀。

“好说,好说,你要多少枪械弹药?我直接从巡防营的手上扣下来给你,好不好?”陈安赶紧陪着不是。

说到银子了,小姑娘有些忸怩了,“我们四处筹款,只筹到了五千两银子,而且这次没有带来。”

五千两?这么点银子能干什么事情,银子进出多了,陈安的眼光已经很高了,等闲不放在眼里。

合计了一下,陈安开口说,“就给你一百三十五把汉阳造,各配一百发子弹,我派人送到上海,不要你们运费了,银子更是好办上海付款就成。”

“这么贵?”大眼睛的小姑娘,当即用上了人情攻势。

废了半天口舌后,“行,行,我用成本价卖给你,就一百五十把步枪好了。”陈安算是怕了小姑娘。

总算争取了十五把,尹维俊也觉得挺有成就的。

突然想起自己貌似也写了申请,秘密加入光复会了,这么吝啬会不会遭伯荪大哥臭骂一通呀,陈安赶紧又添上一句,“第一次交易,给添个彩头,我另外送你五十把步枪好了,子弹都帮你配齐每支一百发。”

尹维俊张大了嘴巴,不知所措,别人送的比谈了半天的还要多?旁边的林玉山更是愕然,哪有什么第一次送彩头的,那些火炮就从没有听说降过一分价格呀。

陈安嘿嘿地笑了起来,有些不好意思了。

水运不过几天的时间,过陆路硬是用了大半个月。尼森伯姆的那些重型设备,总算到了北方工业公司的工地。

全县城的人都轰动了,知县为首的官绅代表都来到了现场,陈安只好派人在公司内部临时办起酒席来招待。

技术总办徐尚武亲自担任了安装总监,甚至比尼森伯姆从上海高价聘来的六位江南制造局的技师还要精通。当然这几位技师一见指挥人选,竟然是据说已身亡的徐尚武时,全都毕恭毕敬,可见徐氏家族在国内军工企业中的威信。

陈安压根就没准备将这几位技师还给江南制造局,反正又不是他出面请来的。

尤其是这几位技师发现还有三位洋人技师完全听从徐总办的指挥时,更是佩服得不得了。

十五年前,即光绪十六年,也就是西洋历法一**零年,江南制造局炼钢厂从英国购买一座三吨级平炉,次年在地处城南高昌庙的制造局老厂房内建成投产,成为上海钢铁工业的起始。光绪二十年,又以二十七万两银子从国外引进一座十五吨级平炉和一批轧钢设备。

陈安委托尼森伯姆购买的,就是同类型的平炉和轧钢设备。

按照江南制造局技师的说法,如果管理得当,原料供应充足,这套十五吨级炼钢设备完全可以达到年产一千八百吨优质钢材的水平。

徐总办一边兴致勃勃指挥安装设备,一边问陈安,“陈大人,炼钢设备安装好以后,不知准备生产什么?是单纯提供优质钢材销售吗?”

陈安意气飞扬地回答,“我准备在碧口和陈家庄之间建设一条铁路。”

徐总办瞬间就被雷倒了。

其他旁边的人,也是给吓得不行,花费这么多巨资,就是为了在自己地盘上建一条也不知能不能行得通的铁路?

徐总办破口大骂,“你有造铁路的技术人才吗?你派人勘探过沿线的地形吗?你算过建起来效费比合适吗?你有铁路上的机车和车厢吗?都没有?你发什么神经?”

第一次见到徐总办发如此大火,陈安瞠目结舌,无言以对。

总算想起来,对方是老板,自己是员工,有些尴尬的徐总办嘴里呢喃了几句,干脆眼不见心为静,拂袖而去。

傍晚时分,徐总办铁青着脸找到陈安,递给他一封信,“这是我写给京城詹天佑的信,现在的京张铁路就是他在负责,我让他支援我们几个技师过来。”

陈安大喜,连连称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