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9、第 79 章(2 / 2)

“十娘,你上次让我回去观察屠户杀猪,我看了几日,竟然真的有些心得。”

“哦?”王浮让他看杀猪,其实是想让他总结血液循环的规律,没想到他看了几次就有心得了。

“你说,猪心猪肺与我们人的心肺作用差不多,是否能够代替人心人肺呢?”

王浮眼珠子都要掉出来了,郑为这是什么跃进式思维?且不说排异反应,这个时代连稍微锋利点的手术刀都没有,还想做器官移植?真是异想天开。不过她也不能打击郑为,这好歹是个正确方向,于是循循善诱道:“你的想法也不是没有道理,只是你又没有见过人的心肺,如何知道猪心猪肺放进人的身体里就能正常使用呢?且不说要如何取出人的心肺而使他不死,就说病人能不能接受这种方法?郑大夫,你如今更应该注意一下细微之处,比如猪身体里有几根血管,流出来的血颜色是否一样,为什么会不一样?还有……”

这半个月来,王浮经常和郑为讨论医学问题,郑为获益匪浅,对她的学识佩服不已,已经在心里认她为师,但凡接触,态度恭谨,王浮对他印象很好,也愿意指点他。

也因此,《和乐小报》又多了一个板块——医学常识,这个板块主要由郑为负责,王浮做补充,郑为的积善堂也开始在王浮的指导下做医学实验,培养具备新知识的大夫学徒,白芷的哥哥白英听说了这件事,主动请求加入,因为平时白芷都会向他请教问题,经常提到王浮的一些理论,他对这些很感兴趣。白英从四岁起就开始背药名,识字用的书都是医学典籍,十三岁开始学习望闻问切,如今才不过二十来岁,已经是益州府远近闻名的大夫了。更令王浮想不到的是,白英竟然注意到了精神和心理方面的疾病,对疯病很有研究。

白英的加入,使得王浮的团队更加完善,甚至还影响到了他的妹妹白芷。从前白芷也会背诵医书药方,但从不敢对别人说,自己想学医,现在她有了正当理由,开始在课余时间跟着白英和郑为学习医术。她的悟性甚至在白英之上,很快就跟上了学习进度。

现在王浮身边已经聚集了一大批能人,也有了固定的约稿作者,不必让她多操心,一期小报就能轻轻松松做出来,而且由于毕升的不懈努力,现在的排版印刷速度已经非常快了,再次节约了成本。

在邓州,由于范仲淹的支持,《和乐小报》很快落土生根,遍地开花,甚至范仲淹也常常为小报供稿。冬天到了,新的蜂窝煤上市,引起了一阵热潮,王浮顺便在小报里提到了土炕,冬天越来越冷,土炕配蜂窝煤,简直绝佳。宫里传来消息,说仁宗试用了土炕和蜂窝煤,对这两样东西赞不绝口,也使得《和乐小报》更加顺利的进入了开封府的市场。

然而所有这一切的好消息,都抵不过一次谣言造成的成都府全城恐慌。

成都府位于大宋西部,毗邻吐蕃诸部,游牧民族冬天粮食不够,就经常到中原打草谷,一般从仲秋到冬初的几个月内,各地都会上报伤亡人数和损失情况。今年冬天来得更早一些,天气也更冷,边境的几个小城镇都受到了劫掠,消息传到益州府,竟不知怎的变成了吐蕃人要来攻打益州府。

周知府轻信谣言,决定高筑墙、广积粮,他的理由也很正当,厢军和乡兵的战斗力根本就不够,没有人相信他们真的能保护得了成都府。

最先传出消息的是杨华的杂货行,他们这些商人走南闯北,也会跟吐蕃人做生意,虽然朝廷不提倡边境贸易,但天高皇帝远,有些小的榷场还是可以交易的,更别提私下来往了。

中原富庶,但牲畜和肉食不足,大多数人补充蛋白质靠的是豆腐,而且中原的马匹不如草原上的好,吐蕃所处的地势高,他们的牛马品质优良,山羊毛皮柔软,杨华祖上就是靠着倒卖成都府的粮食和吐蕃的牛马起家,后来才逐渐扩大范围,经营各类杂货。

秋末的时候,吐蕃一个名叫溧水部的部族夜里偷袭了另一个部落,将他们的人口马匹全都据为己有,溧水部的人乘胜追击,又相继攻下了附近的几个小部落,如今已经发展到宋人一县一城的兵力无法抗衡的地步了。他们的聚居地离宋人城池很近,因此时不时就跑过来抢夺粮食和食盐,宋人不堪其扰,纷纷外逃。

流民渐渐变多,也像部落一样聚集在了一起,成为地方官员最害怕的不稳定因素,事实上,这几年来,由于赋税傜役的繁重,很多农民都失去了土地,成为了流民,全国上下爆发过许多次动乱,这也是促成庆历新政和后来的王安石变法的一个重要原因。

梁通判一面下令厢军和乡兵戒备,安排了人去探查消息,一面同周知府理论,益州城的城墙足以抵抗吐蕃人的骑兵,益州又是天府富庶之地,粮食储备足够,根本不必下达那样的命令引起民众的恐慌。

周知府一意孤行,根本不听他的话,任由这消息散播出去,就连王浮的祖父祖母都听说了这事,还在考虑要不要离开益州府回青神去。更多的离不开益州府的妇孺老人,将希望寄托在求神问佛之上,这两天,昭觉寺的香火都旺了几分。

梁通判那样性情温和的人,都被他气得数次在公共场合出言嘲讽,几次上书朝廷弹劾周知府。然而此时通信极慢,不能起到立竿见影的效果,他也只能眼睁睁地看着城内一片骚乱。

整个成都府都笼罩在阴影之下,唯有王浮一点都不着急。